坪山新区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争做绿色低碳城市先锋
坪山新区作为低碳生态城市的范例,应该怎样做到榜样示范,城市发展又该如何呢?12月7日上午,坪山新区低碳生态绿色城市研讨会在山水宾馆举行,研讨会围绕“如何因地制宜的建设坪山特色生态新城”,立足坪山新区,探索符合坪山新区特色的低碳生态绿色绿色城市发展路线为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坪山新区领导冯现学、王晓星、黄正勤、张涞临、王伟雄等出席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求索——坪山特色的低碳生态绿色城市发展之路”为主题,研讨内容不仅局限于宏观上的低碳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更侧重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解决方案、配套技术和如何经营管理等具体内容。 来自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市水利规划设计院等多位深圳本土专家学者,就坪山新区生态城市的发展建设管理,特别是坪山生态和自然的特质、资源合理利用的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城市规划与创新、生态城市建设技术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令人深思的理论见解及建议。 坪山新区作为深圳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深圳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开发、大建设事业已经拉开帷幕,经济社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势头。 据介绍,坪山新区成立以来,坚持规划引领、单元统筹、片区开发,确保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新区立足资源优势,以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区”为契机,强化生态城市规划,并以坪山河流域综合整治、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核及跨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考核两大迎检等工作为抓手,按照低碳生态发展理念,重构新区的生态、城市、社会系统,打造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田园新城。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生态环境保护处处长杨军 从五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坪山新区较早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绿色城市,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坪山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一是高标准规划,高水平研究;二是建设开发强度低,自然条件优越。坪山新区所辖区域建设开发强度低,生态保留得比较好,坪山河流域面积比较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整个新区的60.3%,还储存了比较多的可建设用地,具有后发优势;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四是积极开展低碳生态示范区建设。在探索低碳生态分项指标量化,探索低冲击开发模式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五是新区领导重视。 建议坪山新区从五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推进坪山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干支流同步整治,优先开展受污染支流整治和六联等社区管网建设,提高已建污水厂效益。以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土地价值,以土地空间优化和低冲击开发支撑滨水品质生活。二是寻求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推动转型升级;三是积极保护现有优异自然生态资源,建设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四是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五加快推进制度创新,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构建促进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 深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朱闻博 低碳坪山 绿色水务 作为生态城市来讲,绿色除了山之外就是水,水和山相得益彰。坪山168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近100平方公里都是生态控制区,占整个流域的60%,山城的界限很明显。在山城区域里面,又以坪山河的支干流为骨架,自然山体构筑了城市生态机体,形成了坪山河良好的生态资源。坪山水资源很丰富,可利用潜力很大。
低碳坪山如何发展绿色水务?第一,城市减灾。城市发展密度越来越高,要考虑城市在不利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城市防污减灾。 第二,上游强化调蓄。对于坪山新区,我认为有三个地方可以建设中小型水库:一个是径子水库,在一块库容可以达到300多万方。第二个是汤坑水库;第三个是水阻坑水库。在滞洪区方面,在坪山新区调查里面目前有8处易涝点,应在管网建设中综合地解决。 第三,雨洪资源的利用。要把水库当作湖的概念去做。做大坝,外形做成天然的坡面,水库的支流可以做多级的抬地,做雨洪的,包括湿地。这样我们有潜水区域,可以形成鱼、鸟生态区域区。 在上游再新增规划一个5~10万方的污水处理厂,它处理完以后通过滞洪区进一步提升水质以后,再排到坪山河干流。坪山新区有大范围的山林资源,让再生水参与自然循环,实现再生水自然化、生态化、健康化的“新生”。 第四,水环境、水生态。“水得山而活,山得水而秀,城市因山水而灵”。现在河道已经变成城市的河道、防洪排涝通道、市民休闲的绿道、城市与山之间的生态廊道。如果能够把坪山河流域的尺度再加大,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可以在上面做更多的文章。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康 坚持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战略 坪山新区在全市的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定位。我们最近在研究各个区的定位,在明年工作布局中,坪山应该是加快发展的增长级。坪山新区提出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并从2010年就开始实施了,因此可以说是抢占了先机。 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既是我们生活的要求,即对更好环境的追求,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竞争力。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本身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所以说它是一种生产力;而所谓竞争力,就是在目前生态环境普遍恶化的背景下,某一个地方生态环境良好,是绿色低碳的,它就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宜居宜业。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