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绿色建筑要注重性能优先
细化评价标准 林波荣说,我国主要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国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LEED标准(美国评价绿色建筑的标准)。目前获得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志的项目超过120个,获得美国LEED标准认证的项目接近100个。 他认为,我国不能盲目套用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从措施性评价逐渐过渡到性能性评价,并且要分地域、气候区和建筑类型、规模,对评价标准进行细化。 在谈到增量成本的问题时,林波荣说,从已经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志的100个项目来看,被评为一星级的绿色建筑不会有增量成本,被评为二星级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50元/平方米~140元/平方米,被评为三星级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250元/平方米。总体来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增量成本与建筑完工后是否能收到预期设计效果关系不大。建筑完工之后效果不佳,主要是过程控制问题,与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不相关。 省钱不一定节能 业内有种观点认为,节能建筑必须省钱才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林波荣看来,省钱并不一定节能。例如,冰蓄冷空调技术主要是利用峰谷电价差,但是省了钱却不节能。还有热电冷三联供技术的运用,有很多情况也是省钱不节能的。这些例子都表明,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详细分析、评价技术方案,优先选择初期投资少、节能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的技术。 林波荣说,目前,国内运行1年之后再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志的项目仅有10个,这说明在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志的推广力度还不大,很多项目仅重视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志。 采暖能耗有望下降20% 林波荣分析,目前,我国北方集中采暖地区的采暖能耗要高于同气候、同纬度发达国家的采暖能耗。在达到相同室内温度时,我国北方集中采暖地区的采暖能耗大约比发达国家高50%。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水平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能耗水平。普通办公楼和住宅的电耗大约是发达国家电耗的30%~50%,这主要受到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 林波荣认为,如果北方集中采暖地区继续进行热计量改革,那么我国的采暖能耗有望比目前下降20%左右;通过对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其能耗有望比目前下降20%左右。同时,还须对长江流域住宅的空调采暖方式进行创新改革,否则这一区域的住宅能耗将不断提高。另外,我国的住宅生活热水能耗正在大幅度提高,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林波荣分析,如果采取了合适的节能措施,预计在5年之后,我国可以实现建筑能耗下降15%~20%的目标。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