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亚洲建筑艺术论坛在苏州落下帷幕
日前,2012年亚洲建筑艺术论坛于仁恒·观棠在苏州落下帷幕。 据介绍,本次建筑论坛是目前规格最高的地产建筑行业盛会。日本殿堂级建筑大师隈研吾、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导章明、上海日清建筑设计首席建筑师宋照青、日本株式会社户田芳树风景计画社长户田芳树、日清建筑董事主任设计岑岭、时代建筑主编支文军等嘉宾就“中国建筑现代性与传统性”等议题展开探讨。 日本殿堂级建筑大师隈研吾称,在日本的现代建筑演进历程中,也经历过丢弃掉很多民族元素的过程,中国在传统的东方建筑元素的保存上可能做得更好。 他表示,竹、中国的瓦片等是他钟爱的建筑材料,但使用任何一种建筑材料之前,都首先是在项目预算范围内考虑的。 每到一个地方,因地制宜地选择当地的某一种原材料作为建筑的建筑素材,使之与周围的环境融合,甚至消失在环境中。隈研吾说,在当地寻找某一种创作灵感或建筑材料,是他的建筑哲学。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导章明认为中国建筑传承语境下的应变之道既有环境中传承的“解决之道”、时间脉络中创新的“应变之道”以及协调多元社会价值认同的“和谐之道”。 “王澍获普利策奖是对中国建筑师的激励,”章明表示,建筑不是简单地中西合璧,对着一张照片克隆一个建筑,而是与周边的环境相适配,是其对城市环境的重新界定与影响。 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人居探讨,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问题,而可贵之处在于,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一些对此做出的不懈努力。章明认为在仁恒·观棠项目上,对于“中国建筑现代性与传统性”这一问题思考与处理体现尤为明显。仁恒·观棠的新亚洲建筑美学,本身就是在现代性与传统性两种思维之上的重新融合,既采用现代科技带来的通透灵动,又无处不糅合中国传统营造法式的精髓:含蓄隽永的东方意味的坡屋顶、横向舒展的灵动挑檐、与玻璃幕墙的明净通透结合,汇聚成具有现代形制又不失传统韵味的,适合当下生活状态的诗意居所。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