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未来城市设计大赛优秀奖“生命与循环”设计赏析
第二届“中国未来城市设计大赛”于2012年6月16日在北京西藏大厦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本次大赛由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CIBE)主办,香港有利建筑有限公司、安东红坊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与美国Bentley软件公司协办。 优秀奖:生命与循环 我们想通过设计体现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体现我们对生命的态度:生命是一个无尽的循环,死亡并不可怕,人类应该正确积极地对待生死。因此,我们的灵感来源与平面布置都是以生命的循环以及绿色设计为出发点。 设计特点: 有机(Organic) 病区的平面设计灵感来源于一个植物细胞,整体呈“圆套圆”的布置,外轮廓和内部空间划分都使用了柔和的曲线。 外圈——由一个个病房和医生办公室紧密相连,构成类似细胞壁的形态; 核心区——包含护士站、电梯垂直交通以及治疗室,构成了细胞核; 活动室——散布在核心区和病房区之间,像线粒体一样活力四射; 中庭——充满绿色植物,仿佛液泡一样不断地调节着整体的光线和空气,使得整个病区自然、舒适。 温馨(Warm) 病房的公共空间明亮而开放,重视不同人群的沟通与交流,构成了轻松、舒适、温馨的医疗环境。 治疗室——除提供常规医疗服务外还可用作音乐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场所。 护士站——处于中部核心区,与病房联系紧密,弧形的走道缩短了服务距离。 活动室——流线形的外缘并配有可开启的玻璃隔断。玻璃隔断关上时可用作谈话室、美术教室、园艺教室、图书室; 打开后形成大空间,下部白色基座变成座椅,提供开放性的活动场所,增进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 人性化(Humanistic) 以人的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除强调病人本身外还考虑了家属、医护人员和来访人员的使用需求,注重心理环境的塑造。 内走廊——内表面有连续的起伏,凹入的部分恰好作为入口或观察窗,使用安全、方便,同时营造了轻松柔和的空间气氛。 无障碍设计——入口、过道、卫生间以及阳台都采用了无障碍设计,充分考虑了肿瘤病人中多数众多的老年群体及体弱者的特殊需求。 室内陈设——沙发床、简易厨房给陪护的家属提供了方便,舒适的工作台、充足的储藏空间以及绿意盎然的阳台共同营造出“家”的感觉。 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来体现我们对于癌症患者的关心,对生死的尊重。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