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建筑历史与教育:简约之旅
“在今天的英国,没有实际意义的建筑装饰常被等同于是对历史的亵渎和背叛。今天的英国建筑师依然在通过结合环境、历史和一直以来的简约风范构建适宜的建筑内容。” 古人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孤独的旅行中感悟历经沧桑的建筑对人的启迪,不仅是作为建筑师的一种游学体验,也是建筑师成长的方式。勒·柯布西耶在他年轻时所写的游记清晰记录了他在建筑间游走和思索的历程,也为后学了解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渊源提供了历史资料。建筑不仅是人生的,也是历史的。古老的建筑物不会说话,但仍然含蓄地传达着不同时期建筑物之间的脉络关系。与中国相比,欧洲有太多不同历史阶段的建筑物矗立在同一片大地上而又默不作声地彼此对视,探索不同时期建筑物的同时,人们也在思考这些地域人文历史的变化。 欧洲在史前没有像西亚那样的盛世部落。唯有一些大型的卵石在年复一年地见证欧洲原始先民走向定居生活的稳定与和谐的历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巨石建筑。巨石建筑比之巴比伦的巴别塔只能见证其欧洲建筑最初的缘由。但是,历经沧桑后的欧洲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性的成长出现了不同的建筑样式。细细数来,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欧洲罗马式、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古典、新古典、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一系列的建筑历史名词正有力地剖析和解读欧洲建筑由简单到繁复再到简约的发展过程。 文艺复兴对人性的肯定使人们对古建筑憧憬的同时试图打破哥特式的疯狂的式样,而后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建筑与雕刻艺术的创造力和手工精神完美呈现,为经过资产阶级造就的新贵族显示其自身的实力与富有,这种对贵族化人文情怀的向往,无疑彰显为一种重视繁复和装饰的设计理念。但是今天,经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再次论证后的当代欧洲人文思潮和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已经愈发地使人崇尚趋于简约和实用的建筑设计风格。我们很难再在当今欧洲的建筑中看到曾经繁复的和没有实际价值的外立面装饰,取而代之的是以建筑环境学为思考前提的高技派外墙处理。 英国隶属于欧洲板块,但又与主体欧洲板块相隔英吉利海峡而与其他欧洲诸国遥相互望。借由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来看,英国作为建筑历史的一个发展支脉深受欧洲主体板块的影响但又不完全相同,英国人的实用和简约主义相比欧洲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尤为突出。可以说,欧洲的建筑史是哥特的盐巴从法兰西岛开始变咸,主菜从受罗马式影响的拱券改为尖拱,再被加以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的雕刻为香料而呈现给大家的一盘菜。 而英国却没有完全成为法国这盘菜的忠实饕餮,而只是把法国的哥特样式作为了一种当时流行的装饰体系纳入到了形式中。但其英国这个时期的哥特建筑的内容并没有遵循法国的结构整一性。其沿用原有教堂轴线增建了一系列附加建筑,结合坎坷伯雷的唱诗堂的实例,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英国人对内容和实用主义的追求远远大于对其形式所带来的整体性的追求,但同时,设计者在内容获得最大程度上的体现的前提下,也会加以发挥"如画式"的意境。 17世纪英国结束了君主统治,洛可可艺术没有能在英国像欧洲那样地繁荣,辉格党的统治再次验证了英国人的简约和实用主义精神。19世纪返璞归真的老英格兰风格、其后的安逸女王风格复兴,都可以让我们对英国建筑简单化的渊源加深理解。英国历史的建筑模式同样影响着当代的建筑师,福斯特(Foster)的改建大英博物馆的获胜方案受到了设计法国卢浮宫前堂动线的贝聿铭的影响。但不同的是,福斯特以最简单的方式本着不改动原建筑物入口的原则在已有建筑物上加了建筑环境学玻璃屋顶的组件,为前堂提供了明亮自然光照明的同时,轻盈又动态的陈述提高了使用者对空间读解的易懂性,高超且低调地传达着简单和繁复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样的设计理念和简约的营造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博物馆前堂的多重使用功能,同时也延续了英国传统建筑观的简约化思维模式。 建筑师不会忘记巴洛克时期人们因对人文思潮的追求所刻意营造的外墙装饰,不会忘记后现代主义因为对视觉冲击的痴迷而勾勒的建筑曲线。英国的建筑在经历不同历史时期的论证后,经过人文思潮沉淀的洗礼,当代英国建筑仍在这一传统轨道中沿用简约化设计的理念发展。在今天的英国,没有实际意义的建筑装饰常被等同于是对历史的亵渎和背叛。今天的英国建筑师依然在通过结合环境、历史和一直以来的简约风范构建适宜的建筑内容。内容的因果关系论证着建筑物的实际可行性,可行性报告记录了建筑师每一个设计环节。设计者对建筑内容的追求仍普遍地大于对形式本身的痴迷,从对场地的分析到建筑环境科技的应用,内容被当代建筑师扩大到设计的各个方面。 基于好用、够用、实用的出发点并结合有待解决的设计需求得出设计的结论,是当今英国建筑师最本真的追求。今天的英国建筑的平面规划的简约不仅体现为对功能的在意,也在功能层面的呈现上更加突出简约二字,建筑师不再满足于某种平面规划的固定形式去勾勒设计,他们从动线的角度思考如何使建筑物最大化地满足投入使用后的各种需要。设计师不再因为追求奢华而打造不必要的空间,严格控制建筑的成本,避免空间的浪费,在英国很难看到像迪拜酒店那样的奢华大堂。这些也影响着学院内的教育理念,教师基于对当今建筑职业需求的观察和对历史人文变化的领悟,对学生训练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适合于时代的建议和规划。 当今的英国的建筑院校和建筑导师正同样以简约和实用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那些梦想成为优秀建筑师的年轻人们。他们鼓励每一个年轻人以模拟思考优先于后期电脑表现的思考方式展开设计,该过程锻炼年轻的建筑学生以一种理性和逻辑化的方法论步骤去考量建筑设计的初衷。在这种方式下,设计者幻化出的最初设计灵感通过自我发问一系列的疑惑去论证和推敲从而达到使建筑师最初主观理念得以客观化表达的目的。 一连串问号剖析了建筑设计所涉及的每一个死角,死角围绕着内容自我论证设计初衷的意义,平面空间的合理性、环境与空间所倡导的主题的一致性、材料与场地的延展性、科技应用与性价比的可行性…… 建筑是为人类不同活动而精心营造的创造物,建筑不可分离于客观事物和人类沟通的过程之外。年轻建筑学生在学校的模拟设计作品中得到的锻炼最大化地映射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使建筑师历练出清晰传达设计思路的表达能力,更能锻炼一种客观阐述自己设计的辩证方法。 旅行中的感悟和对英国乃至欧洲历史的回顾,让我们更加清晰英国受任于传道解惑的建筑导师们要引导年轻人以实用和简约的方式思考设计的原因。英国人乃至欧洲人在历史发展的趋势下不再过于强调形式,更多地思考内容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是今天英国建筑学走向简约风格的重要研究课题。辩证且理性地看待形式和内容在设计中的偏重角度是当代英式建筑学教育的一大重点。今天,导师不再认为建筑学等同于建筑设计专业。深思英国建筑教育的模式和领悟其简单设计的思考方式,不仅对我们了解英国建筑的教育特点和渊源有帮助,也为我们中国的建筑教育带来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