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广厦千万间
——福建长汀闯出保障性住房建设新路子 冷空气随着2011年的钟声进入了八闽大地,对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这个革命老区的群众来说,此时再寒冷,他们的心也是热的:县里新建成的一批廉租住房完成抽签并确定房号,又有510户居民在2011年春节之际告别蜗居,搬进崭新、明亮的新房。 截至2010年底,有着16.3万城区人口的长汀县城,已经有2653户10516人住上了保障房,而2011年应该建成的1000余套保障房,大部分楼房主体早已建成,一大批群众翘首以待。 作为沿海省份的内陆县,与其他县市相比,长汀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该县立足本地实际,边探索边工作,使得保障房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遥遥领先,从福建省保障房建设的试点县变成了样板县,为降低商品房价提供了一个范本,创造了值得借鉴的“长汀模式”,受到了以住建部副部长陈大卫为组长的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监察组的高度评价。 长汀速度 困境下创造的跃进式奇迹 长汀县人口50多万,其中县城就汇聚了16.3万人口。由于经济欠发达,2010年之前该县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才8000多元,无房户、住房困难户较多。据长汀县相关部门统计,城区低收入标准以下的家庭就达3000多户,加上人均居住面积不到15平方米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无房户、住房困难户2000余户,政府需要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约5000多套。 同时,随着该县纺织、服装、电子、稀土等重点产业的发展,300多家企业在长汀县落户,外来务工人员达4万多人,其中的8000多人也需要住房。 距达到居者有其所的目标,长汀县任重道远。然而,长汀县的经济现状却让许多人感到力不从心:2010年之前,该县财政年收入才4亿多元,县财政可支配财力不到3亿元,而财政刚性支出就超过7亿元,已经入不敷出。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在经济上给予了这个原中央苏区县大力扶持,才有了长汀县的正常运转。保障房建设虽然有上面补助,县里也要从财政收入中切出一大块来。本已捉襟见肘的县财政,是否能够承受如此“切割”而不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建设投入,许多人心里没底。 然而,这是民生工程,再困难也要做。长汀县县委书记邱荣说:“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群众受益,特别是革命老区,这里的群众不能没有房住,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好。” 长汀县领导班子成员迅速达成了共识,并且及时付诸了行动。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