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规划 保特色 彰显民族风情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规划建设新林牧区侧记 热尼亚列巴坊麦香流溢,伊丽娜乡村俱乐部歌舞酣畅。清澈见底的乌哈尔河畔,绿草白桦丛中,一幢幢形状古朴、色彩华丽的“木刻楞”,散落在蓝天艳阳下——宁静祥和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恩和小镇到处充满着俄罗斯风情。 额尔古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额尔古纳河东岸,西北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全市共有19个民族。隶属于额尔古纳市的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是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 近年来,额尔古纳市依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及浓郁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行新林牧区规划建设。额尔古纳市不仅仅是一个小城市,更准确地说,她已是一个由多个特色魅力小镇组成的多民族和谐魅力小市镇群落,每个小市镇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和功能定位:三河——三河马、三河牛故乡;莫尔道嘎——森林小镇;黑山头——草原口岸。其中,曾获得“2005.CCTV全国十佳魅力名镇”的称号的室韦乡,就是该市充分发挥区位、生态和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发展以特色旅游业为主三产经济,呈现出浓郁的俄罗斯风情特色的特色小镇。 室韦俄罗斯民族乡,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历史上,中俄边界的俄罗斯人在额尔古纳河岸与“闯关东”的移民“始而相交以为友,继而相爱以为婚”。他们的后裔繁衍至今,已是第四代、第五代,仍然保持着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喜爱住木刻楞房子。木刻楞是俄罗斯民族乡特有的典型民居,用上好的原木修建,建筑风格细腻、装饰性强。它一般采用石块做基础,采用原木叠垒或原木外钉竖条板做墙体。房檐、窗檐、门檐都钉上形状特别的装饰板,并雕上各种花纹和彩绘图案,均具色彩美、韵律美,被称为“立体的彩色雕塑”。 室韦乡无霜期只有95天,一直以渔猎和低收益的种植业、养殖业为生。以前由于历史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全乡85%的人口是农牧场职工和家属。2004年,额尔古纳市把俄罗斯族乡村旅游确定为室韦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先后投资近300万元对俄罗斯族家庭造成家庭游接待户,进行整体包装、重点扶持。同时,启动的“民俗风情乡村游贷款项目”,为没有启动资金的家庭给予贴息贷款支持。 为进一步提高家庭游接待档次,额尔古纳市邀请区、市旅游局、建设局和设计院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考察研究,制定了《室韦乡建设详规》和《临江原生态公园建设规划》,形成了俄罗斯族家庭接待户改造设计方案,进行了全方位规划改造,达到了五改:改房、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四治:治愚、治脏、治乱、治差;三化:厨房清洁化、厕所标准化、圈舍独立化;二通:通路、通广播电视。为了改善基础设施,额尔古纳市多方筹措资金3亿余元,修建了拉布大林——室韦三级油路,改扩建了两所乡卫生院,完成了自来水工程,安装了风光互补节能环保路灯,整体提升了室韦乡的旅游环境和档次。 为进一步突出俄罗斯族景观特色,该市严格室韦乡建筑用地审批,规定室韦乡建筑统一为俄罗斯欧式风格,并着手实施了俄罗斯族百年民居保护工程。目前,额尔境内已先后在室韦乡修建了中俄第一座友谊桥、三套车景点、俄罗斯民俗馆、界河观光路、俄派望江楼等大量颇具文化承载力的知名景点。俄罗斯族文化长廊、俄式木刻楞建筑一条街、标志性建筑“魅力名镇”奖杯和俄式四轮马车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在建设中,额市还着重突出文化特色,以民俗旅游接待和大型节庆活动为载体,专门组建了俄罗斯族民间文艺队伍,积极鼓励俄罗斯族群众说俄罗斯族语言,唱俄罗斯族歌曲,跳俄罗斯族舞蹈,用俄罗斯族乐器,讲俄罗斯族故事,并修建了俄罗斯族民俗博物馆。完成并实施了室韦乡所有村屯“一村一品”新农村发展规划。这些举措的实施,使边疆小村呈现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特色突出、底蕴浓厚的新气象。 实施了制度化市政管理,科学化城镇经营,规范化城镇建设,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2006年“中国乡村游”、2007年“城乡和谐游”和“2008中国奥运旅游年”等国家旅游主题年的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了俄罗斯家庭游品牌,室韦乡走上了特色旅游发展道路。目前,住宿俄罗斯风格的木刻楞房;同主人一起打列巴、吃自腌的俄罗斯酸黄瓜、喝自酿的红豆酒,洗俄罗斯式桑拿,欣赏民族风情歌舞,体验真正的俄罗斯传统的家庭生活;欣赏森林、草原、绿水及冬季雪景等自然景观,这些俄罗斯家庭游的主要项目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重规划,突出民族特色,已成为该市转变产业结构,进行新林牧区规划建设的有效途径。据该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大力扶持,该市家庭旅游户发展到130余户,收入从每户不到5000元,发展到目前的户均4万元。旅游业实现近三年按150%的比例大幅增长。“都日娜俄罗斯旅游之家”——当地家庭旅游点,2003年开办时收入是8万元,之后30万元、50万元,家庭收入逐年提高。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