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中国战略
施耐德电气的历史悠久,成立于170多年前,公司最初起源于法国东部,当时从事金属铸造,生产多种金属产品,供应给铁路、轮船和武器市场。到了上个世纪中叶,欧洲钢铁产业进入成熟期,而施耐德电气是一家非常善于创新的企业,总是在不断寻找新兴市场。上世纪80年代,公司开始进行转型,出售了所有与金属有关的业务,开始收购电力和控制类业务,生产电力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那一时期,收购了许多著名企业,许多为人们熟知的品牌都被纳入施耐德电气旗下,包括:梅兰日兰(merlinGerin),该品牌在欧洲低压和中压变频器市场声名显赫;美国市场上的美商实快(SquareD);自动化领域的TE电器(Telemecanique);还有当时在美国和中国都非常出名的莫迪康Modicon。到了上个世纪末,施耐德主要业务已转为电力与控制。 如今,世界再次开始变革,面临的挑战是全球最大挑战之一,保证能源供应,如此才能不断驱动世界发展,在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施耐德电气聆听客户的声音,了解其需求,发现他们不仅需要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还需要通过这些系统来降低能耗,来更加高效地生产,正因为此,施耐德决定迈出新一步,成为能效管理方面的全球领导者。 对施耐德电气来说,中国市场现在已非常重要,按员工人数衡量的话,中国已经是我们的第一大业务国,按收入衡量,则是第二大市场。因此,中国对我们非常重要,而且重要性不断凸显,中国市场的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综上,中国在我们的战略中地位非常突出。 过去三十年非常令人兴奋,这是百年不遇的机会,中国市场规模如此庞大,人口多达13亿,而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就实现了如此迅猛的增长与变革。对施耐德电气来说,能够分享此种增长和转变实为幸运。我认为过去三十年是非常特殊的阶段,增长非常迅猛和强劲,而今后10到20年仍将是好时光,但情况将有所不同,今后的增长将基于效率和自动化实现。以中国政府的下个五年计划为例,一切都围绕健康发展、围绕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对施耐德电气这样的公司来说,我们为帮助客户应对这些挑战,助其在新阶段继续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中国市场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规模和速度。很少有市场或者说没有其他任何市场能与中国的13亿人口媲美,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速度也是极为罕见,这非常独特,不仅在现在罕有其匹,在整个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高增长或许也是无与伦比。此外,中国市场很有活力,变化非常快,这也正是中国市场最令人兴奋的挑战之一,市场进展和创新速度惊人,使人印象深刻。对施耐德电气这样的公司来说,意味着我们必须领先一步,不断预测中国市场的新一步发展方向。对中国本身,以及在中国经营的企业,如何顺应此种形势都是个巨大挑战。 建筑业和工业是两个能源消耗大户。在中国工业界的能耗尤其突出,因为中国是个工业国,拥有许多重要的制造产业。中国政府已经清晰地指出,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今后五年的最大挑战。作为能源管理领域的全球先驱者,我们希望帮助客户应对挑战。这些挑战并不容易解决,因为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和GDP还需要不断提高,这是个良性的挑战,对社会、对我们生活的地球都有好处。 面对竞争,施耐德电气明确指出,我们基本上就专注于一项业务,那就是能效管理。我们专注于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不是试图什么都做,我们的目标就是帮助客户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产能,这使我们得以非常专注。第二大优势是,施耐德电气是一家国际公司,足迹遍布全球各地,我们可以与全球各地的分公司分享经验,比如相关行业的最佳实践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改善?然后用以服务客户。第三点是,我们既是全球公司,又是本土企业,我们在任何市场运营时,都强调要做本土企业,在中国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公司,在美国和法国就是美国公司与法国公司。 这正是中国政府所关注的,中国现在单位GDP能耗远高于更发达的国家,政府显然已意识到这一问题,这方面确需提高利用效率。其他国家的经验已经表明,使用更少的能源,来生产同样数量的煤炭、钢铁或汽车等产品是可以实现的。仅仅通过应用最新的技术和方法,就可以节约大量能源,为国家为企业带来许多好处。就中国本身而言,中国增长迅猛,且将继续保持增势,可能源并非无穷无尽,也不是免费的,成本总是存在的,人们正越来越认识到这一成本,正因为此,节能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只是迅速发展的一个副产品,过去二三十年来的迅速发展,最注重的显然是生产,不断提高产能,因为要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GDP的增长,需求非常巨大。现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认识到上述模式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因为中国单位GDP能耗越来越高了,这一模式必须改变。中国社会对节能问题的认识度很不错,超过了许多其他国家。人们对节能问题的认识度越来越高,许多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甚至会在能耗超标的情况下停止供电。认识重要性后,第二步是具体如何实现?首先需要通过投资,建立起分析能源消耗的体系,没有计量这个前提,什么都是空话。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哪些方面有节约空间,随后作出改良,实现节能。通过测量分析,可以清晰地确定节能的效果。我们与许多钢铁公司合作,助其建立大规模投资建设能耗分析评估体系,了解哪些方面能源消耗较大,以及节约空间有多大。 就施耐德电气而言,我们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产品,其中部分已有多年历史,另一些则是新发布的,我们现在所做的是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其建设这些系统,包括能耗分析评估系统在内,同时向他们提供咨询,指出“经过我们的估计,采取下列种种措施,你们可以节省20-30%能源”。来到施耐德电气的北京总部大楼,这是中国总部兼亚太地区总部,你会看到该办公楼应用了楼宇管理系统,也就是所谓的生态建筑平台,这是管理整个建筑能源消费的系统。我们位于巴黎的新总部则是全球首栋满足ISO50001节能标准的建筑,这一切都是围绕能效管理展开的,我们拥有众多极具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促进各种相关目标的实现。 在任何市场上,施耐德电气都希望尽可能本土化,我们的战略就是将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程度越来越高,以我领导的部门为例,我们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有85%产自中国;越来越多产品的研发工作也开始在中国进行,我们在华已有1000名研发工程师;我们不仅在华为中国市场生产,还开始供应全球市场;中国市场的本土高管也日益增加,我在中国市场的上司就是中国人,上世纪90年代施耐德电气进行了一次收购,他随之进入了本公司。综上,我们在各个有业务的国家都越来越本土化。 目前我们坚持的一个策略是“ChinaforChina”,这意味着在中国进行更多投资,不仅打造制造能力,还要强化研发,并开发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现阶段的一大投资,施耐德电气在华已有千名研发人员,这还会继续拓展。我们还探讨到中国中西部去,现在许多增长机会已经来自中西部。下一个阶段则是将中国作为全球平台,正如新收购的利德华福,它不仅服务于中国市场,还可向全球辐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