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虚胖”光纤光缆必需转型升级
10年前,我国通信光纤产业刚刚形成群体雏形,市场上只有五六家规模不大的企业,总体年产能仅为800万芯公里;今天,我国已有30多家规模生产光纤光缆的企业,光纤年产能接近1.5亿芯公里。经过跨越式的大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光纤制造大国和需求大国。 跨越式的发展促成了光纤产业规模的扩大,然而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出口量小、产品品种单一、恶性竞争不断、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等。因此有专家直言,过去我国光通信产业的崛起只能说是“虚胖”,整个行业现在亟需做的是提升内功,尽快从光纤大国走向光纤强国。 近年来,随着FTTx、3G以及三网融合的推进,我国光纤光缆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光缆市场需求及产能均增长了150%以上,目前我国光电通信线缆已经形成1000多亿元的规模,领军企业也开始从光缆、光纤向光纤预制棒发展。然而,光鲜的成绩并不能掩盖所存在的问题。一个典型就是,我国光纤生产基本是自产自用,出口比例微乎其微,比如2010年我国出口光纤只有512万芯公里,与1亿多芯公里的光纤产能极为不匹配。与此同时,国外光纤光缆企业仍在我国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尤其是利润较高的光纤预制棒,目前我国70%~80%的需求都依赖进口才能满足。光棒依赖进口也反映出了我国光线缆行业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产品品种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众所周知,光纤是由光棒拉丝制成的,从技术角度来看,光棒的技术含量最高,制造难度最大。我国企业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依次解决了光缆和光纤产能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未能掌握,因此对光棒的研发动手较晚,以至于形成现在光棒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此外,在技术含量较高的其他一些方面,比如特种光电缆和复合缆等,我国也存在着类似局面。 一方面是光棒、特种光电缆等制造能力不足,一方面是光纤光缆生产能力迅速扩充,我国目前形成了企业扎堆拼光纤光缆市场的局面,加之一些运营商采用了“反向竞拍”的做法,致使很多企业为获得市场不惜报出低于成本的“白菜价”,如此拼抢下去,光通信市场将从“红海”变成“血海”。 除了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等内部问题外,展望未来几年,光通信的大环境也不容乐观。过去几年,我国光通信市场需求增长迅速。2006年~2008年我国光纤消费量从2912万芯公里增至4815万芯公里左右,年均增幅接近18%;2009年,全国光纤总消费量同比大幅增长了84%,达到8845万芯公里;2010年需求量大约为9870万芯公里;2011年需求量预期在9800万芯公里,与2010年大体持平。不过,专家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光纤市场需求虽然会继续增长,但是很难再现两位数增长的盛况。虽然从统计学上看我国的光纤需求量仍处在上升通道,但是我们的总需求量距峰值已经不远,我国对通信光纤的总需求量到2020年前不会超过1.5亿芯公里。” 综上分析,目前国内的光纤产能已经大于市场需求,明后年扩产后,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加剧。面对拥挤不堪的国内光纤光缆市场,相关厂商必须尽快寻找出路。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提升技术含量、对外扩展海外市场、对内向海缆和特种光电缆转型是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