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材料 查看内容

“完美储能”存疑 中策资本仍推钒电池

2011-12-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94| 评论: 0

简介:  香港中策资本集团(下称“中策集团”)对外宣布,其将斥资2.98亿美元在江苏泰州生产钒动力电池、大型钒储能电池以及带有储能装置的风机。   在这之前,中策集团并没有储能行业的从业经验。中策集团总裁黄友权 ...

  香港中策资本集团(下称“中策集团”)对外宣布,其将斥资2.98亿美元在江苏泰州生产钒动力电池、大型钒储能电池以及带有储能装置的风机。

  在这之前,中策集团并没有储能行业的从业经验。中策集团总裁黄友权表示,该集团一直从事包括矿业资源在内的投资,在5年前开始整合钒矿资源,并接触到储能技术。

  由于看好钒电池的前景,中策集团利用钒矿储备和资本上的优势,与日本Jenna、韩国Polyenergy、德国Avantis等企业进行股权合作,成立了洋泰能源有限公司,由中策集团控股,正式进军钒电池领域。“从我们调研的结果来看,国内的钒电池技术落后国外10年,不走引进消化吸收的路线是不行的。”黄友权说。“我也质疑过这个技术,但经过评估,我们认为这是很好的项目。”黄友权说,“半年后我们就会看到答案。”

  按照中策集团的规划,泰州项目将于12月25日开工,明年下半年投产,第一期工程预计生产钒动力电池600万个以及钒储能电池2GW。此外,中策集团和德国Avantis公司联合研发的“风电储”一体化的成套风电设备,计划同时在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四地生产。

  与铅酸电池、锂电池等技术相比,钒电池更环保、重放次数高、容量更大,但其应用仍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在产业化应用上近20多年一直未有突破。对于中策集团如此短时间实现钒电池的产业化,国内电池行业多有疑惑,而焦点则落在固体钒电池的技术上。

  “这个技术体系是跨越了电化学,材料等领域提出的新概念,国内专家现在还无法进行验证。” 俞振华说,“我们在北美、日本也没有搜索到这个技术专利,虽然与发明者有过简单的技术交流,但以现有资料信息学术界还不能做出判断。我们现在也希望能组织专家对这个技术进行原理验证。低于500美元,产品在开发上将会有很大挑战,固体钒电池原理与液流钒电池有根本不同,有可能成为突破性技术改变现有储能电池成本的制约格局,但需要耐心的进行从原型到商用的转化,这个时间不会太短。”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