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小雪街道建设打造中国管材制造基地
曲阜小雪街道坚持用“非均衡发展理论、主体功能区建设理论、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一体化发展理论”指导小雪发展,坚持以打造“活力小雪、实力小雪、魅力小雪”统领,以工业主体功能区打造和重点突破型街道建设为目标,以“2711”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农业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以打造中国管材生产基地和鲁南高档家居交易中心为重点,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延伸、产业优势凸显的发展思路,着重抓规模企业的培植,壮大龙头,中国管材制造基地雏形日益初显。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为优化发展环境,调动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积极性,特制定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包括招商引资奖、税收贡献奖、村上项目奖、科技创新奖、发展贡献奖、规模企业奖、管理规范奖等财政奖励政策。优化政策环境:通过年初制定出台《小雪镇关于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优惠奖励政策》,调整充实了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到各企业、各单位,为我街道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优化政务环境:实行了一线工作法,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包保帮办制,深入企业点对点解决了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难点和问题。严格实行了企业“宁静日”制度,未经优化办批准严禁到企业检查、评比、收费,否则按规定严肃处理。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管材生产基地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管材生产基地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具体协调解决管材生产基地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健全工作机制,对服务实管材生产基地实行分工负责制,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管材生产基地统计监测体系,加强统计监测,分析的管材生产基地现状、存在的问题,搞好跟踪服务。 三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培植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核心企业,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重要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大行业资产整合力度。对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促其不断做大做强。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每年选出对龙头企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迅速把新项目建成新的增长点。 四是着力拓宽延伸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抓好配套企业建设。支持龙头企业与各企业的战略联盟,促进龙头企业与相关企业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提高产业配套率;围绕提升主导产品生产能力,明确产业链延伸方向和发展重点,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对产业链上起重要作用的关键产品、关键环节、关键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自建、技改、招商等方式,构建起围绕龙头企业和龙头产品的配套协作体系;要围绕延伸产业链的关键项目,通过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50强企业的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配套项目,加快产业链的培育和完善。 五是完善载体服务平台。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交通、电力、给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水平,明确发展重点,加强部门协作,优化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工业园区聚集,使工业园区成为管材生产基地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同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环境优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态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基地)。加强共性技术、创业辅导、现代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规范和完善行业协会,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在争取政策支持、应对市场挑战、实施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管材生产基地组织化水平。 六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大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实现重大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的突破,每个企业都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培植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集团。依托龙头企业,吸引跨国公司以及优势企业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培育和建设行业性技术中心,提高创管材生产基地新能力和竞争力。以国家和省市推进装备制造、轻工等重点行业振兴为契机,安排工业技术改造贴息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选择一批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七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施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健全完善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起抓,拓宽营销渠道,实现市场多元化。积极培育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和区域品牌,提高管材生产基地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提高管材生产基地竞争力。 八是加强资金政策扶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管材生产基地发展,加快龙头企业、龙头产品,配套企业、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和研发平台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开辟多种融资渠道,鼓励支持大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票据等方式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加强银企合作,制定信用担保激励和风险补偿办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银行信贷和引进民营资本等途径,为企业募集更多的发展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