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将实行太阳能等强制推广政策
一纸通知让太阳能企业欢欣鼓舞,却让部分开发企业牢骚满腹。近日,财政部、住建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关于“鼓励地方出台强制性推广政策”的规定引发了地方政府、开发商、设计师、太阳能企业等各方关注。 “强规”引发地方政策与 市场变局 《通知》提出,“鼓励地方出台强制性推广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兵团)通过出台地方法规、政府令等方式,对适合本地区资源条件及建筑利用条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强制推广,力争‘十二五’期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都要制定出台太阳能等强制推广政策。” 此前,太阳能强制安装政策已经在济南、深圳等部分城市先行试水。此次《通知》的下发更让全国各地加快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的脚步,虽说以“鼓励”为主,但字里行间所反映出的倾斜姿态将极大地刺激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太阳能强制安装已成定局。 据悉,在《通知》下发前,北京市住建委曾组织行业专家召开了太阳能强制政策内部讨论会,但考虑到北京政策一出,极易造成各省市连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出台强制政策的时间表相应延后。《通知》出台后打消了北京政策顾虑,预计太阳能强制政策不久将面世。 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杨西伟指出,《通知》与我国新能源发展关节点的“十二五”规划相辅相成,这一规定加快了地方政府出台太阳能强制政策的时间表,有利于各地方积极利用太阳能资源开拓可再生能源市场。 对于太阳能企业而言,此规定无异于一针强心剂,由此引发的企业之间的角逐将从民用零售领域转向工程市场。“目前,中国太阳能企业90%以上将重点放在家用零售上,《通知》对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推广将使更多的企业从太阳能热水器家用机向城市化、建筑一体化、工程化发展。”北京九阳实业公司总经理杨德山坦言,“从去年的太阳能行业发展来看,太阳能工程市场实现了50%的大幅增长。《通知》的下发将加速太阳能市场格局的改变,工程应用市场空间随之增大。” 或许早就嗅到了政策契机,海尔、太阳雨、江苏迈能高科等长期从事家用太阳能销售的企业也已加大对工程市场布局。据了解,2010年海尔太阳能的工程销售占比约为20%,今年预期达30%。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则制定了工程市场的销售占比提高40%~50%的三年短期目标。江苏迈能高科(原光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庆国向记者明确表示其对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市场的兴趣,“受国家太阳能强制政策影响,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市场潜力巨大。我们也在抓紧与开发商、设计师对接,下一步将在工程市场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 太阳能安装买单与 标准遭质疑 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后增加了多少成本,又由谁来买单?记者咨询了江苏国信地产徐州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凌航,他的回答是“每户成本增加1800元”。由于尚未获得政府补贴,这部分成本暂时在开发企业内部消化。 并非所有的开发企业都愿意为太阳能成本买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告诉记者,政府能够给予补贴是最好的方式,如若仅是强制规定而没有补贴获益,太阳能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财政部、住建部组织论证后,对符合条件的新增推广面积继续给予财政补助,以鼓励示范市县充分挖掘应用潜力。”《通知》并非对所有推广太阳能的市县都给予财政补助,因此各地政府是否为太阳能买单就要看各自意愿了。 深圳市是少数投入地方财政补贴的城市之一,据深圳市节能处副处长李承宗透露,除了中央财政补贴8000万元,深圳市地方政府还拿出1.2亿元用于补贴当地优秀太阳能建筑项目以及既有建筑太阳能利用改造项目。 然而在为太阳能买单一事上,大部分城市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之间还在踢着皮球。 强制安装政策落地还存在实际操作难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工程中心总工程师仲继寿指出,“问题出在标准上,虽然国内太阳能标准很多,但缺乏统一性。强制安装需在政策层面确定标准要求,11、12层的建筑层高划定标准如何界定,若是能够在面积计算方式上统一,对政策的实际推广效果很有帮助。”同时,仲继寿表示太阳能强制安装政策需因地制宜。“在太阳能资源和经济条件都不错的地方,做建筑一体化和实施强制安装政策的效果是最好的。若忽视区域性条件特征而盲目强制安装反而带来负面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