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火带给人们的三点警示
沈阳大火敲响的防火安全警钟紧随辞旧迎新的兔年钟声骤然响起,皇朝万鑫五星级酒店面目全非的惨状让人们被“11.15”上海大火深深刺痛的心再度受伤,水火无情、乐极生悲的严酷现实,不会随着犯罪嫌疑人的落网而淡去人们的记忆,汲取沈阳大火的沉痛教训大有裨益。 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往往是人们直面大灾大难而采取的汲取前车之鉴、力避重蹈覆辙的补救之举。人们不曾忘记,正是发生在1911年3月25日、造成141人死亡、后被写进美国高中历史教材的那场纽约市高楼大火,引发了美国的一系列改革,促成了纽约州接连通过了34项相关法律,并嬗变为美国最重要的现代主流价值观:生命的价值重于财富。 反思沈阳“2.3”大火,以燃放烟花鞭炮不慎为起因、以保温材料易燃为帮凶、以消防能力滞后为无奈的事件全程,无情地拷问着人们面对烟花爆竹的禁与放、节能保温和防火安全的取与舍、高层建筑和消防能力的进与退等利弊权衡的理性与智慧。 首先,烟花燃放行为应规范。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民风习俗,与早间人们驱鬼祭神、庆喜求吉的祈愿相比,如今又添加了不少人文色彩。烟花在带给我们美丽和快乐“年味”的同时,也制造了无数的灾难和痛苦。因燃放烟花而引起的火灾,因喜弄爆竹而造成的人身伤亡,总是在节日欢快的乐曲中注入悲伤的音符。爱恨交加让烟花爆竹的禁与放成为人们难以定夺的纠结情。对此,许多城市采取了限时段、限地域、限品种、有监管的“限放”措施,但据目击者介绍,皇朝万鑫大厦出事前,在大厦楼下摆了大量“大火力”的礼花鞭炮,长达一两百米,离大厦非常近。在繁华闹市区,如此危险的燃放行为,为什么没有被及时纠正和制止? 其次,外墙保温材料当阻燃。2008年的央视大火和去年的“11.15”上海大火,已经暴露出外墙保温材料的易燃问题,如今沈阳的“2.3”大火,再次把外墙保温材料的阻燃课题摆在世人面前。有业内人士坦言,在保温材料上有个两难困境:防火性能好的东西,保温性能就不好;保温性能好,很软、很松的东西,阻燃性就不好。而在现阶段中国建筑节能保温技术系统中,通常选择质轻、保温、隔热性好但防火、安全性差、易老化、易燃烧的EPS、XPS、PU等高效节能泡沫塑料作保温主体。笔者以为,面对“省电重要还是人命重要”两难选择,我们应当坚定不移的选择后者。正如中国塑料协会聚氨酯制品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杨宗焜所言,不解决中国建筑节能保温技术系统中的泡沫塑料防火安全问题和整个建筑保温防火安全问题,中国建筑节能将留给后人无法回避的建筑火灾大隐患。 其三,高层救援能力待提升。面对高层建筑火灾救援这道世界性难题,包括现在的登高云梯车、直升机等也都“爱莫能助”的无奈现实,让人们身陷消防装备“长高”的速度远跟不上楼宇“长高”速度的两难尴尬。据了解,我国现有高层建筑162000多栋,其中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就有1500余栋,做好这些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已迫在眉睫。 沈阳大火警示人们,城市发展在一味狂热追逐建筑高度和堂皇外表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高楼安全的防范与警觉。不断提升高层建筑的救援能力是必要的,但防患未然、未雨绸缪比“临时抱佛脚”的应急施救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