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企业而言,创新被人们形象的喻为“企业发展的灵魂”。的确,纵观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的建设发展史,“创新”始终贯穿其中。大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小到技术改造、系统优化,靖电公司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烁着创新的“智慧和光芒”。2009年上半年,靖电公司在燃煤价格居高不下,发电量同比减少45%、扭亏增盈任务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主动作为,把“学苏龙”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依靠技术创新和系统改造优化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经营压力。 成效一:水温高了煤耗降了 由于靖电公司大部分设备运行时间已长达20多年,四号机高压加热器内漏严重,导致给水温度长期偏低。在满负荷时,最高温度仅能达到234℃,平均温度维持在230℃。今年4月,靖电公司利用四号机组小修之机对四号机高压加热器进行了更换改造,实际运行显示,给水温度比原来平均温度230℃提高了10℃。按照集团公司发布的数据计算,200兆瓦机组给水温度每变化10℃,影响供电煤耗1.12克。因此高加更换改造后,每年可节约1232吨标准煤。每吨标准煤按380元计算,每年节约资金46.816万元。实际上,当靖电公司机组负荷达到200兆瓦以上时,给水温度能够长期稳定在245℃,实际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成效二:药量减了效益增了 大家都知道,为确保火电厂循环水系统不结垢,需要往循环水中添加一种叫做“阻垢缓蚀剂”的药剂。按照该药1.65万元/吨计算,靖电公司四台炉一年的药剂购置费少则200多万,多则400万。过去,靖电公司冲灰水大部分用的是循环水,每天每台炉的循环水用量大约在5000吨左右。这就意味着每天有不少的阻垢缓蚀剂要被排掉,既造成药剂的浪费,同时也对周边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靖电公司创新思路,于5月份对冲灰水系统进行了改造优化,用原水取代了原来的循环水作为冲灰水,有效减少了缓蚀剂用量,每月直接节约成本费用2万元。若按每台机年运行5000小时计算,系统改进后年可节约资金13万元左右。同时,随着药物排放量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危害也随之降低,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成效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靖电公司实施空预器管箱更换的真实写照。在5月份实施的一号机组小修中,靖电公司首次将自行加工制作的32只空预器管箱用到了二次风上、中层管箱更换中。经过一个多月的跟踪检测,新更换的管箱实际运行成效显著:甲、已侧漏风率分别为0.07%和2.26%,较改造前平均下降了40%,每小时节电264千瓦时。同时通过自行加工,为公司直接节约设备费用128万元。 一号炉空预器管箱加工制作的成功实施为二号炉管箱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一号炉管箱改造节约下来的费用,近日,靖电公司又开始了二号炉空预器管箱的加工制作。目前,该工程已进入穿管、焊接阶段,8月份有望在二号炉小修中实施。 此外,靖电公司对3号机冷却水塔老化、破损的除水器进行了检修维护和更换,使原水单耗由更换前的52吨/小时降低到46吨/小时,节约了原水耗量。运行人员通过对汽轮机进汽调门曲线进行优化调整,每小时可节约蒸汽流量2吨,按照机组负荷220兆瓦时蒸汽流量为640吨/小时计算,相当于每小时多发电量0.68兆瓦 成效四:以“小”换“大”滴油成金 油是火电厂发电机组启动点火必不可少的燃料。自建厂以来,靖电公司一直采用设计出力为2500千克/小时的“大油枪”点火燃烧方式,每启动一次就要耗费40吨的重油,所需费用约14万元。2008年,靖电公司在一号机组成功安装了等离子点火装置,实现了无油点火,但其他三台机组仍然在使用“大油枪”点火。经过多方调研论证,靖电公司决定对二号炉原有点火燃烧器进行技术改造,更换为出力为150千克/小时的小油枪点火燃烧器,以达到节约燃油,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目前,二号炉小油枪点火装置改造项目合同和技术协议已经签订,近日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据生产技术人员介绍,以“小”换“大”后,机组启动一次可节约点火成本约12.63万元。此次改造结束后,靖电公司将对一、二号炉两种不同点火方式的节油效果进行经济性分析比对,再根据综合成效进一步优化推广。 同时,靖电公司以效能分析为依据,大胆尝试机组启停方式的优化。上半年,该公司5次机组启动、5次机组停运未发生任何不安全情况,并创下了仅耗油173.18吨的历史最好成绩。 创新永无止境,扭亏势在必行。近日,靖电公司又启动了劣质煤掺烧工作,尽管该项工作还处于试验调试阶段,但直接经济效益已经明显显现。同时,该公司节能环保重点工程——二号炉烟气脱硫系统升级改造和冲灰水回收系统改造工程已经进入设计优化阶段。这两项工程实施后,靖电公司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指标的排放量和原水单耗将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十分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