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贯江淮 “皖电东送”新辟西通道
简介: 大跨越,彰显巨大电网的雄姿;大手笔,孕育“火电三峡”的激情 145米高的摩天姊妹塔,傲然矗立在淮水两岸。粗大的银线逾越宽阔的河面,飞天而过。淮河之滨,共和国的能源城鼎力打造了又一条能源大动脉——“皖 ...
大跨越,彰显巨大电网的雄姿;大手笔,孕育“火电三峡”的激情 145米高的摩天姊妹塔,傲然矗立在淮水两岸。粗大的银线逾越宽阔的河面,飞天而过。淮河之滨,共和国的能源城鼎力打造了又一条能源大动脉——“皖电东送”西通道。 6月19日,“皖电东送”西通道的桥头堡——淮南汤庄开关站首度成功送电,标志着备受关注的这条大动脉全线贯通。 大煤矿大电厂催生大电网 在能源之都淮南的地图上,大煤矿、大电厂已形成群星荟萃、璀璨夺目之势。 放眼望去,淮南们身边屹立着一个又一个能源巨人。淮南现有生产煤矿12座,正在建设施工的大型煤矿7座,另有10座大型煤矿也在规划建设中。依托源源不断的煤炭资源,华东地区大型火力发电基地应运而生。淮南市现有大型火力发电厂五座,装机容量840万千瓦。眼下,又有一批大型坑口电站吹响了“集结号”,佳音频传。 “火电三峡”在崛起!到2010年,淮南总装机容量将超过1000万千瓦;到2020年,淮南地区火电装机总容量将力争超过2000万千瓦。 时不淮南待,输电通道成为制约“火电三峡”建设电力外送的主要因素。淮南地区到2010年预测只有100万千瓦左右的负荷,到2020年也只有200万千瓦左右的负荷,外送电力呈递增型和跨越式增长,增长规模和速度惊人。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坚强而有力的新型电网来输送强大的电流。 “皖电东送”布下巨网紧连长三角 “皖电东送”能源战略跃马挺兵,大展雄风。其昂然奋起的雄姿,时刻牵动世人的目光。 面向苏、浙、沪三地,安徽将成为向华东区域大规模输送电力的能源基地。“皖电东送”战略,是安徽省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举措之一,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经初步测算,“十一五”期间安徽电力工业的电厂和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而“皖电东送”通过实现煤电联营,变输煤为送电,2000万吨原煤就地发电,比直接出售每年平均多产生100亿元的经济效益。 摊开安徽电网“十一五”的宏伟蓝图,令人拍手称快。到2010年底,安徽骨干电网由北至南将形成“3+1”格局,即东、中、西三条500千伏输电通道和一个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通道,形成坚强的电网主网架,以保证“皖电东送”的顺利推进。那时,淮南地区将送出电力达到900万千瓦。 据介绍,500千伏中通道已于2006年底建成投运,500千伏东通道已于2007年8月建成通电,西通道也于去年2月开工建设。而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通道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动工。 真是责无旁贷啊!在庞大的“3+1”格局中,中、西通道和特高压通道的起点都始于淮南,而东通道则有淮滁支线和淮南沟通连接。 西通道建设扬起脚步铿锵向前 又一个大手笔的工程,又一个大跨越的电网!“皖电东送”西通道肩负着更为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工程动态总投资高达30.1亿元。 数字是最鲜明的写照——跻身为全国和安徽省“861”重点建设项目的500千伏西通道输变电工程,新建500千伏开关站两座,500千伏变电站两座,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150万千伏安。她艰苦跋涉,途经合肥、淮南、六安、巢湖、安庆、铜陵、芜湖、池州、宣城九个市,全长1027公里。 驻足在喜气笼罩的淮南汤庄开关站内,满目皆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百余名建设者正在进行系统联调。紧挨围墙南侧,一座座高大的铁塔以巍峨的气势拔地而起,擎起一条条银线绵延飞向远方。 千余公里能源大动脉——“皖电东送”西通道,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据现场的建设者告诉记者,去年的洪水和今年年初的那场大雪灾突然从天而降,他们顶风雨战冰雪,抢赶工期,接受了最严峻的考验。 淮南,奋勇扛起了“皖电东送”大旗,在巨大的电网中处于牵一发动全身的地位。“皖电东送”西通道突破了地域界限,终于连接成了一张绵密、坚强的巨大电网,为实现安徽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华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