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材料 查看内容

生活污水成水污染元凶 霾天增多10场雨4场是酸雨

2008-6-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18| 评论: 0

简介:     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现“拐点”   环境保护部负责人昨向媒体通报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他说,去年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
  [全国]

  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现“拐点”

  环境保护部负责人昨向媒体通报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他说,去年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现“拐点”。全国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吨,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

  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拉开序幕。制定并组织实施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三峡库区及上游、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黄河中上游、滇池、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出了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给予水环境人文关怀。

  这位负责人说,2007年,全国大气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等也总体保持稳定水平,全国环境质量总体呈好转趋势,但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集中表现为:

  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上年持平。197条河流407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9.9%、26.5%和23.6%。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国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为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为25.4%,上升1.1个百分点。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南海、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

  [江苏]

  四成河流监测点水生生物贫乏

  太湖洪泽湖均患富营养

  昨天,江苏省环保厅正式公布了2007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在过去的一年里,江苏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出现超标现象,改善环境质量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2007年,13个省辖市中南京、徐州、南通、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泰州、宿迁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其余4市饮用水源地受总氮影响,水质达标率在87.1%~99.5%之间。

  生物对环境的变化有时候比仪器更加灵敏,它们被称为“天然环境监测器”。水质的状况在生物环境监测结果中也可以看出来,全省主要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状况不容乐观,2007年,江苏共在16条河流设置了72个生物多样性监测点,评价等级为物种贫乏或极贫乏的断面占40.3%,一般的断面占25%,物种较丰富的断面占16.7%,物种丰富状态良好的断面占9.7%,另有8.3%的断面未采集到底栖动物。

  监测的结果表明,江苏长江干流水质较好。但是,另外两个“名湖”均不同程度“生病”。2007年,洪泽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生活类有机污染物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受总磷和总氮影响,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另外,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总磷平均浓度达到Ⅳ类标准,总氮平均浓度劣于Ⅴ类。全湖富营养化程度平均为中富营养,其中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化水平,其余湖区均处于中富营养化水平。

  江苏酸雨高发的“帽子”也未能摘掉,全省酸雨发生频率为39.8%,与2006年相比略有上升。无锡市酸雨发生率最高,达83.1%,苏州和南通市次之。根据《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3个省辖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属于优秀或良好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比例均在80%以上,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大部分时间处于良好以上状态。与2006年相比,省辖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虽然下降了2.0%,但仍是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其中,无锡、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镇江、泰州及宿迁8市可吸入颗粒物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5市均不同程度超标。

  [南京]

  生活污水成水污染元凶

  霾天增多,10场雨4场是酸雨

  南京市环保局昨天正式发布了《2007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应该说,去年一年,南京治理环境的投入与措施非常“强硬有力”,总体环境质量趋于好转,但是仍然还有不少顽疾存在,河流中氨氮超标依旧“首当其冲”,酸雨久治不下。

  生活污水成水质污染元凶

  公报显示,除长江外,南京城市的河流湖泊中,氨氮均出现了超标现象。以外秦淮河为例,经过整治后,高锰酸钾指数、生化需氧量,石油类等指标均大幅下降。唯一例外的是氨氮超标,内外秦淮河均出现了超标,其中外秦淮河超过国家标准将近1倍。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内秦淮河上,其余指标达标,氨氮超标0.3倍。

  氨氮超标,这只能证明生活污水是城市河流水质不佳的元凶。当前水体中首要超标污染物仍然是氨氮等生活有机污染,控制生活污染不下河,把生活污染送往污水处理厂,这些措施都需要尽快落实。

  玄武湖冲洗后也不能幸免

  即使是已经被用水冲洗的玄武湖也不能够幸免。其氨氮指标比2006年增加了47.1%。虽然玄武湖湖区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所属景观功能类别Ⅴ类水质标准。但氨氮依然是居高不下。

  据有关专家解释,一方面湖周边的生活污水还有入湖现象,虽然玄武湖两侧的生活、工业污染都已截流,但雨水同样会带污染物入湖。另一方面,由于玄武湖一直在治理蓝藻。植物总是一把双刃剑,多了不好,但少了,没有植物的吸附,河水中的氨氮自然也会增加。不过与前年相比,玄武湖石油类污染减少得最多,达到了50%,这与玄武湖开挖施工减少有关系,不再大量使用机械,使得水体中油类指标下降。此外,玄武湖中高锰酸盐等富营养化指标也有所上升,这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体无法自由流动,使得一些微生物大量繁殖,出现一层膜一样的东西覆盖在水面上,导致湖水无法与氧气结合,出现富营养化的症状。

  10场雨中有4场是酸雨

  空气污染有三个主要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前两者的排放主要来自化工产业,而后者则来自烟囱、汽车尾气、扬尘等直接排放。去年,在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由于控制,浓度均有下降。特别是二氧化硫,下降了7.9%。

  不过,虽然这些主要污染物的指标均较2006年有所下降,但城市的酸雨却在逐年上升。酸雨频率全市达到43.8%,较2006年上升4.3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每下10场雨,南京就要有近4场雨是酸雨。相比之下,在城区酸雨还算少的,郊区的酸雨发生率就高达54%,也就是说,每下2场雨就有一场是酸雨。公报显示,南京城区酸雨发生率最高的地方在下关区,而郊区酸雨发生率最高的地方则是溧水县。

  环保负责人解释,高淳、溧水、雨花台等地,土壤本身呈酸性,而这些地区空气中的扬尘以土壤尘为主,造成一下雨就是酸雨。而城区空气中污染物,扬尘占到40%,而这些扬尘绝大部分是建筑施工的扬尘,这些扬尘是碱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酸性中和,这也是市区酸雨远远少于郊区的原因所在。

  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为啥酸雨却在上升

  不过与往年相比,去年二氧化硫浓度在下降,然而,酸雨却在呈现上升趋势,的确让人匪夷所思。据该负责人介绍,酸雨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呈现出不对应性特点,并不代表南京上空的酸性物质变少了。一方面,根据南京土壤普查结果分析,酸雨较高的区域,土壤都是偏酸的;另一方面就是外来移动雨云和携带的尘土,造成空气中酸性物质量增加,这些原因让南京酸雨增多。

  南京霾天增多,时机成熟将预报“霾天”

  污染的天气里,是否总觉得城市能见度特别低,被笼罩在一层灰雾之中呢?从去年情况来看,南京空气质量除了312天的“蓝天”,南京剩下的53个“差天”中,基本全都是霾天。并且,南京秋冬季节里的雾霾天在2007年有所增加。而这主要是受气象因素影响。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造成霾天有三个因素,首先是空气湿度,当它小于80%时就会变得很干燥;然后是静风和逆温的条件下,南京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灰尘无法快速运动和沉降,因此,随着灰尘越来越细小,南京灰霾在高发的同时还伴有一个现象,就是由灰霾天引发的低能见度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重度灰霾屡屡发生。目前,监测部门已在加强对“霾”的监测研究,如果时机成熟,南京也将会向市民预报“霾天”。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