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反弹系"昙花一现"非"绝地反击"
沪上建筑钢材演绎无奈上涨行情 自7月以来,沪上螺纹钢价格迈过3000元/吨之后的路,并非坦途。从3000跳涨到3200,然后就是看似平稳的波动;至7月25日以来,上海螺纹钢市场价格出现欲上行之势;再至7月27日出现所谓的“停盘”;一切表象如果结合我们的库存数据来看,应该是更加有趣。来看数据: 数据表明:一类资源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继续着,而仔细分析库存结构不难发现,本地产一类资源的骤增是主要原因(主要系宝钢旗下第一钢铁公司产品);而二类资源虽然延续着总量不多的状况,但是仍要注意到,分析前期库存结构不难发现,二类资源主力来自华北,近期唐山地区钢坯价格的上扬,意味着众多中小钢厂又要开始生产了,因而在市场行情仍要稳定在目前价位、或者进一步上扬的前提下,库存增量似乎是避无可避。而根据对市场深入的调查,目前价格条件下(3200附近),众多拥有一手资源的商家仍然是利润不菲,这已经形成了诱因。 而从规格结构数据出发分析,7月25日与7月18日相比:16mm:总量18500吨,较18日减少3600吨,回归到了7月11日的水准,其中一类产品减少2300吨,二类减少1300吨;18mm:总量5500吨,减少2800吨,其中一类减少1800,二类减少1000吨;20mm:总量26700吨,减少3800吨,其中一类减少3000,二类减少800吨;22mm:总量20100吨,减少2200吨,其中一类减少700,二类增加1500吨;25mm:总增加6400吨,其中一类增加2700连续两周增加,二类增加3700吨。 相对前几周,16mm规格再度进入需求较旺期,而18mm螺纹钢的总量,由于进少出多,而继续呈现下滑态势(根据7月27日的最新统计数据,这一数字值为4500吨,接近历史最低区域);20mm规格库存总量虽有减少,但是近期商家抛售其价格要比其它规格低20-30元/吨;而由于22mm规格近期需求不减,其价格为20-25mm组距中最高;25mm量的反向大增,直接导致了库存总量未能得到有效消化。 此外,从沪上建筑钢材销售大户了解到,其上周(7月18-24日)销售数据显示,螺纹钢前五位的规格分别为:HRB335φ25、φ10、HRB400φ25、HRB335φ12和φ14,但是由于上海市场处于销售低迷期,第一位的25mm总量也并不是很大,而近期商家进货规格中25mm又较多,导致了其总量进大于出。 另一方面,7月25日上海市场线材库存总量为11100吨,较7月18日增加2100吨,增幅18.92%;其中高线由7200吨增加至9100吨;普线则从7月18日的1900吨,增加至25日的2000吨。此次线材总量的增加,主要源于高线的库存变化,而来自海鑫和北台的高线资源增量,又构成了增量的主体。目前情况下,上海市场线材价格较螺纹钢高出130-150元/吨,而华北地区却差价只在100元以内,利润的对比,极有可能导致资源加速流入,而厂家的产能也会出现相应调整。 从库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上海市场库存结构趋向于不合理,规格不协调、总量不减少(自6月底以来,在近月余的时间内,库存总量一直在12万吨附近整理,不见减少),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笔者认定此番沪上螺纹钢价格被动上调注定短命的原因,除开库存自身因素之外,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房地产的新开工率不足,且近期公布的6月房景指数仍呈现下滑不断态势。因而房地产对于建筑钢材原来应有的需求,应该是逐步减少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其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曹玉书7月26日在北京表示,下半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总体上虽然不加大、但也不会放松宏观调控的力度。 其三、沪上建筑钢材市场自身存在一定问题。出现所谓的“停盘”的公司,竟然不是户上销售较好的企业,或者干脆就没有几吨现货在手,为何停盘部销售,笔者至今没有弄明白;而深入了解之下,华东各地商家销售情况都并非正常。有商家透露,来自资源源头——钢厂的压力比较大,而且明示或者暗示商家应该要提高螺纹钢的售价。 其四、商家内部也是蕴藏一些不和谐因素。诸如恐慌心理、资金压力等等。恐慌心理自不必多言,来说说资金压力。沪上部分以直供中小工地为主的商家,已经感受到垫支的压力,终端用户不能及时结算货款,商家自身资金也是有限,压力可想而知。 综合上述因素,供求基本面根本没有改变,而宏观面得影响因素也不见改观,笔者认定此次反弹人为因素过重。与其勉力将价格提升到3300元/吨,而吸引更多资源进沪,不如挤净泡沫,以期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