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材料 查看内容

下半年钢材贸易形势焦点分析

2008-1-10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66| 评论: 0

简介:从今年以来,钢材贸易已经越来越感受到宏观调控的压力,而国家的宏观调控恰恰是从国家整个的贸易环境着手的,所以作为新一代的钢材贸易商已经开始越来越关心整个经济大环境。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下半年从整个国 ...
从今年以来,钢材贸易已经越来越感受到宏观调控的压力,而国家的宏观调控恰恰是从国家整个的贸易环境着手的,所以作为新一代的钢材贸易商已经开始越来越关心整个经济大环境。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下半年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气候来看,已经出现了趋缓的势头,这对下半年的钢材价格走势无疑会出现非常直接影响。在2005年下半年影响整个钢材贸易的主要焦点因素基本有两点:国际贸易保护和人民币汇率调整。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承载中国钢材高位运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出口增长,最近贸易摩擦阻力正在增大。全球钢价在经历过去一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疲弱姿态已隐隐显现。主要受美国经济受累于巨额财政赤字、庞大贸易逆差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结构矛盾,欧元区则因德国消费不振和制造业下滑,蒙上了一层阴影。

全球贸易增幅减缓已成定局,2004年幸福时光即将过去。受国内政治的压力,美国和欧盟刮起了贸易保护的旋风,漩涡的中心是钢材出口一直持续高涨的中国。过去的几年,中国钢材出口连同钢铁行业投资两个轮子高速运转,创造了令人艳羡的钢铁行业投资和钢材价格高位运行。

但这种增长的持续性开始令人忧虑,国际贸易保护为中国出口增加了层层阻力,出口拉动钢铁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慢慢减小。

近年国际国内钢材的价格之所以出现快速上涨,可以归结为3个主要因素。一是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尤其是中国对于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长;二是美元的持续贬值导致了以美元标价的名义商品价格的上涨。当然,对冲基金对商品投资的投机行为也是导致商品价格短期波动的重要原因。

2001年以来,全球平均经济增长达到较高水平,亚洲、拉美地区等新兴市场都达到很高的发展速度。但是,由于全球需求的大幅上涨,以及美元下跌,使得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导致PPI指数大幅攀升,同时对各国CPI形成较大压力。

假设各国生产价格指数(PPI)受内需增长和本币购买力变化影响,可以建立生产价格指数拉动模型,推算GDP增长率和汇率因素对物价的影响程度。统计样本包括约50个主要国家。

根据2005年2月的数据计算,GDP增长率对PPI的解释程度达到37%,这种解释力主要来源于亚洲、拉美、东欧等新兴市场。如果含成熟市场,本币相对美元涨幅对PPI的解释程度为35.6%,如果不含成熟市场则解释程度为41%。

用GDP和汇率所构造的公共因子对生产价格指数的综合解释能力为63%。通过公共因子建立PPI影响模型,可以发现,GDP增长率是导致生产价格指数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按照一个百分点计算,GDP增长所引起的PPI变化幅度是汇率因素的2.76倍。但是由于近两年汇率变化幅度巨大,所以所引起的PPI累计升幅仍然巨大。

按照上述模型计算,假设我国GDP增速从9.5%下降至8%(宏观调控目标),汇率升值5%,则PPI可下降1.56个百分点。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将减少。

下半年汇率政策影响分析

今年下半年,关于人民币升值的炒作将会达到空前程度。从历史和目前的价格变动看,人民币的确被低估,但是中国的债务负担和资本帐户的开放使得人民币未来走向迷离,人民币尚不具备持续稳步升值的条件。在经济层面,人民币升值和浮动的理由并不占绝对优势。人民币在未来的变动主要更是由于国际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在保持名义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中国政府将利用各种手段(如提高出口关税)使实际汇率升值,同时,人民币在2005年将继续跟随美元对其它货币小幅升值。因此人民币将走“曲线升值”和“小幅波动”的道路。

人民币从1994年起就基本上盯住美元。2002年2月之前,人民币跟随美元一起对其它货币升值;此后,则随美元一起对其它货币贬值。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维持着平均每年两百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大约占中国GDP3%左右。相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目前贸易顺差的绝对值并不显得过分庞大。过去12个月里,中国的贸易顺差是640亿美元;日本的贸易顺差额是1260亿美元,为中国的2倍;德国的贸易顺差额是2000亿美元,为中国的3倍。因此,如果仅仅从贸易平衡的角度来看,即使人民币被低估,程度也并不严重。

人民币的低估必然会导致中国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上过分便宜,以至于出口过度。出口价格过分便宜即意味着出口收入不足以弥补生产的成本,贱卖中国的资源,也许得不偿失。

中国目前贱卖资源的现状是两方面造成的,即币值的低估和资源的国内价格低估。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水源、能源、运输、资金、劳动力、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外资企业的税收)的价格在中国都是被低估的。那么,提升出口成本和价格的途径可以是汇率的名义升值,也可以是提高生产要素的价格。

人民币是否调整,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钢材市场之上。人民币汇率承受了过于沉重的压力,国际上人民币升值的呼吁愈来愈强烈,情势令人不安。

下半年一系列事件都将一次次地绷紧改变汇率政策的神经:

◎ 7月28日之前美国国会将对迫使人民币升值的《舒莫法案》投票。

◎ 胡锦涛主席将在9月访问美国。

◎ 美国财政部将在10月份再次抛出有关人民币汇率操纵的报告。

这种政治压力使得国内在汇率问题上是欲动而不能。目前只有6月和8月两个短暂的窗口。如果错过这两个窗口,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至少要到今年年底。

对于2005年下半年汇率政策的估计

(1)以贸易手段实现实际升值最为可行有效

至今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贸易措施来增加钢材出口的成本,以实现人民币的实际升值。具体的政策包括2004年末大批降低贸易出口退税;从年初起对于铝、铜等有色金属降低出口退税或征收出口关税;从5月起对各类钢材的出口减少出口退税和征收出口关税;从6月1日开始对一批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

中国的出口工业在未来还会面临包括能源、资源、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提高。这将进一步推动出口成本的上升,实现人民币的实际升值。

(2)对名义汇率变动的估计:基本维持不动,但是升值/浮动的概率增加

今年下半年最可能的结局是维持名义汇率不变,通过各种宏观调控和外贸政策使得人民币实际升值。同时人民币也将跟随美元一起对其它货币(尤其是欧元)继续小幅升值,全年的涨幅大约在8%。

但是有两个原因使我们提高了浮动或升值的概率。首先是中国政府已经多次承诺中国将增加汇率的弹性,因此不该无限期地拖延汇率改革。第二是对华的贸易摩擦日益严重,固定汇率常常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借口。目前看来,贸易摩擦给中国带来的钢材外贸损失要大于人民币小幅升值所带来的钢材外贸损失。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十分微小。

钢材贸易企业盈利前景大幅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

我国在近一年的宏观调控过程中,针对房地产、原材料(钢材)市场、控制物价上涨、出口政策等多方面的调控措施都或多或少隐现为人民币升值减压的影子,日渐加剧的贸易摩擦也与此有关。因此,无论结果升值多少,我们都必须充分评估为此所造成的全部直接和间接影响。

升值效应实际就是一个压力释放过程,将会在钢材贸易领域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1)钢材出口领域,例如减少或停止出口退税,增加出口税率,贸易限额,贸易摩擦等;2)美元自己走强;3)人民币直接升值一定比例。加之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政治化倾向,使之不仅仅是一个影响我国钢材价格走势的内生因素,而且越来越多地蒙上了外生因素色彩,对国内钢价走势的不利影响加大。

从以上的详细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2005年下半年整个钢材贸易环境不容乐观,无论是贸易保护和汇率调整都趋向于不利的方面发展。国家在上半年出台的多项宏观调控政策在下半年的影响将深入显现,由于国家钢材出口政策的转向,钢材出口的逐步受阻,钢材资源市场投放量将在2005年下半年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将会直接导致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进口钢材价格预期贬值,所以下半年整个钢铁贸易环境不容乐观,相关的钢厂和贸易商需要未雨绸缪,集思广益,开拓新的贸易模式来渡过难关。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