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材涨跌不一冷热薄板再创新高
深秋时节,细雨霏霏,不免让人感觉到一些凉意。当人们面对现今国内建筑钢材持续低迷的市场,不由的发出感叹:今年没有丰收的季节。即便如此,盘点过去,则更多是为了筹划今后的打算。与建筑钢材相比,冷板就成了今年的幸运儿,由于诸多利好因素轮番迭起,价格扶摇直上,又创历史新高。
本周全国建筑钢材市场整体振荡运行,但地区差异表现较为明显:华东地区需求略有放量,经销商在低库存的支撑下,对市场的信心有所增强,谨慎拉价的举措开始显现;华北、中南建材市场较低库存和平淡需求的格局依然没有突破,因此价格也处于平稳整理中;西南地区不仅需求持续低迷,而且成钢、威钢对线材、螺纹钢出厂价格的下调进一步动摇了商家的信心,价格随之也出现了回落。
截止10月29日,国内30个中心城市Φ16-25mm螺纹钢平均价格为3424元(吨价,下同),比上周同期上涨2元,比去年同期的3070元上涨354元;Φ6.5mm高线平均价格3589元,比上周同期下跌23元,比去年同期的3086元上涨503元。
本周全国建材市场整体螺纹比线材走势有所好转,以Φ25mm螺纹钢为代表,突破震荡波动而平稳向上的趋势已经开始略有显现。从资源方面分析,由于近期钢坯需求强劲而轧制线螺利润又十分有限,全国不少地区的钢厂都控制线螺的生产,使市场资源投放量有所减少。从交通运输看,由于冬季运输的来临,尽管整个市场库存进一步降低,但由于资源流通不畅,给经销商采购新资源带来困难,致使价格会存在一定的地域性,现在中南地区的部分经销商已经有惜售心态。
也有一些不利因素。10月20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回笼450亿元资金。2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成功发行了400亿元央行票据,至此,国庆后央行已净回笼资金1120亿元,货币市场资金回笼力度增加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在各大银行实际操作上更见谨慎,据部分地区经销商反映,近期许多银行只进不出,对资金链条的收缩非常厉害,部分商家资金还贷压力增加。本周正值经销商向钢厂提前支付预付款的时候,经销商面临的资金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由此可以看出,钢厂、经销商、终端用户这条产供需链条,经销商现在陷入了比较被动的境地。
本周国内板材市场:冷板继续上周涨势,再次突破历史最高点;热板保持稳定;中板略有小幅下滑。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控显示,截止10月29日,国内30个中心城市1mm冷板平均价格为6066元,比上周涨43元,比去年同期4710元上涨1356元;3mm热卷板平均价格4716元,比上周涨6元,比去年同期3603元涨1113元;20mm中板平均价格为4604元,比上周下跌12元,比去年同期3811元涨793元。
本周国内冷板市场再创辉煌,首先是由于市场资源紧俏;其次是国内钢厂继续加大出口力度。这一内一外使国内市场资源明显减少,且在短期内难以有效缓解。“物以稀为贵”,很多经销商对冷轧市场后市继续看好。不过,据了解,目前国内冷板也存在高价位,低成交的现象,这需引起商家的关注。
本周全国热轧市场需求较为低迷,商家出货不太理想,而市场价格之所以能够平稳运行,关键在于经销商进货成本较高的支撑。随着市场资源的消化和后期资源的趋紧,暂时低迷的热轧市场将呈现稳中企涨的走势。
本周全国各地市场中板需求依然不好,“低库存、低需求”是很多地区都存在的特点,因此中板价格在上周的基础上继续小幅下滑,并还有扩大的趋势。截止周末收盘,6mm中板部分区域市场依然处于断货状态。尽管市场成本对市场还具有一定的支撑,但下周经销商资金吃紧的局面将表现更为强烈。
摘自《钢市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