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发票被顶替 家装应堵住漏税“黑洞
眼下,家装、建材及相关企业因各种原因往往以订货单、收据等顶替正规的发票,无形中偷漏了应上缴的税费应堵住家装漏税“黑洞”。 今年6月,读者江先生找了家正规的家装公司,对一套两居室进行装修。历经一个多月,房子装修得差不多了,这时,江先生算了算,装修款再加上自己购买的主材,如实木门、整体橱柜、木地板、瓷砖、吊顶等,整个房子装修下来差不多要花上5万元左右。但江先生翻了翻手头的单据,发现大部分是预定单和收据。也难怪,现在装修购买实木门等主材,往往是先预定交押金,然后是测量、生产,最后上门安装收余款。而收款的工人根本不带发票,如果你提出要发票,工人会让你到市场的门市去开,并说预定单和收据都能当保质单用,没必要开发票。此时,消费者一般都会因嫌市场远又不能报销,而放弃到市场开发票。当然,对执意要开发票的,有的商家还会“踢皮球”,找各种借口拖着不开。这种情况还真让江先生碰上了,他气愤地说,经营者不主动给消费者开发票,目的不就是借此“降低”营业收入,逃避应给国家缴纳的税金吗? 无独有偶,刚做完装修的张女士最近也向记者反映,当她要求家装公司开发票时,对方却称如果开发票,消费者要再补一笔钱交发票税。张女士一脸无奈,自己当初与装饰公司的装修款已经结清,本来要发票也不是为了报销,仅仅是为了将来保修能有凭证,以此来约束装饰公司。现在开发票如果还要付钱,岂不是得不偿失。另外,要发票的消费者要另交一笔税费,等于是替装饰公司上税,那么对于大多数不要发票的消费者,装饰公司应缴的这笔税费是不是也就能漏则漏了? 记者最近到南小街一处新回迁楼随机采访,发现不少住户装修时都碰到了类似江先生、张女士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私营家装公司和一些挂靠公司等非国有经济公司占了京城家装行业的大部分份额,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这些装修企业的管理力度明显不足,相互间缺乏协调。如某些机构对企业做认定时,只需提供公司的营业执照、相关资质等,并不考察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否依法缴纳税费。在合同管理上,装饰公司也不需要任何手续就可以在家装市场或其他部门购买到合同,给税务机关利用企业签订的合同从源头监控其经营收入及开展税务检查带来极大的困难,也直接造成了现在一些装饰建材企业热衷于以预定单、收据等代替正规发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