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业 谁在狂吃供应商的回扣?
供应商最怕三种陶瓷企业:一是压价,压得人家都没多少利润可赚;二是拖款企业,多则两三年,少则几个月;再就是玩失踪的企业,它的老板不是说今天去了上海,就是明天要去北京,还有的干脆说去了欧洲学习考察。其实,这个老板就在家里,或者就是呆在办公室内设的休息间,总之,就是让你找不着他,以便耍赖拖款。这一些伎俩对于供应商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足为奇。奇的是而今的建陶老板并不是在真正地关心自己的企业,而是在小细节上去玩小聪明。比如说,如何克扣经销商;如何偷工减料;如何在包装上运输上赚一些小钱;如何贿赂工程商;如何攻其对手之不备;如何打压供应商的价格;如何拖拉供应商的应付款……等等。 层层变味 供应商在托累中“挤金” 老板们高高在上,不闻不问供应商的死活,也不理不睬供应商的意见,也不关心供应商给他们的东西是不是按要求提供给他们的,一切都由他的采购部说了算,而采购部又只能依靠技术科的意见,而技术科又只能听取某些作检验或试验的技术员的意见,一层远离一层,一层变味一层,最终,供应商只能按厂家给的价格向他们供货,至于百分含量,至于使用数量,至于真正的产品效果,就真的只有天晓得。 别人之所以产品质量好而且相当稳定,其实价格自然就高,而他的产品无论怎样生产,产出的东西不是这儿不行,就是那儿不符合标准,卖没卖相,产没有产量,可他们哪里知道,人家是用高价买高质,是用高价买信誉,是用高价买事业。真可谓同伞不同柄,同人不同命。同类型的产品,人家能一呼百应的感动市场,而那种玩小把戏的企业就只能冷冷清清,就只能赚一点儿苦力钱,就只能把市场越做越窄,最后直至死去。像类似的企业,前几年不少就是死于这种原因,而今也仍有大把人在,他们正在死去。 俗话说得好,好柴烧好灶,好钢打好刀。陶瓷行业也如此,没有好的原材料,什么样的球磨机也不可能球磨出上等的材料,什么样的压机也不可能压出好砖,什么样的印花机也不可能印出好的色彩,什么样的窑烧也不可能烧出惊世骇俗的好产品,什么样的包装也不可能包出一个好的品牌,好的价格,好的市场。一切源于材料的好坏,才能真正考核一个产品的好与坏。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狂吃回扣 企业成本在变相中“增肥” 孰不知,一个上好的供应商送去上好的原料给某一个企业,而这个企业的采购或者是技术科或者是某一个技术员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原因何在呢?据浙江一个大型化工公司的销售老总告诉记者:我在全国的陶瓷产区可谓走南闯北,在上海、在浙江、在江苏、在四川、在山西、在内蒙、在山东、在福建都没有碰到过如此怪现象,是正厂生产的东西,别人硬说你质量不行,不是说包装不对版,就是说你的质量不达标,后来通过中间商送去他们却欣然接受,而且是原汁原味地送过去的。后来才明白,中间商(经销商)告诉我们,他是按每吨给了检验员3000-5000元的好处提成才顺利过关的,当然并不是所有陶瓷企业都是这样,反正在广东,在佛山,就有那么几家企业不这么做是没办法做生意的。有一家陶瓷企业的采购员明白地告诉我,你的产品是2.5万元/吨给我,但你开票就一定要按5万元/吨收款,多出的部分归我。天啊!这家伙吃水太深了,这无疑给企业增加了成本,哎,管他呢?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同这等人做生意,你不能不昧着良心,狠狠咬牙才能做下去。谁个建陶老板知道这种猫腻呢?老板们成天打小算盘,真正的便宜却又被手下人捡了,这世道就这么进出平衡。其实,我们真想同老板直接做生意,而且做到价格公平,收款公平就行了。那种爆发性的不义之财并不是一个长期要生存的企业所为的。可一些建陶老板成天忙这忙那,口口声声喊降成本,这样的成本为什么不去降呢? 从事陶瓷化工炒货多年的M先生告诉记者:而今的陶瓷企业,真正有老板直接同供应商或中间商做生意的很少,多数都是通过采购部或技术科,要做通他们的生意并不难,难的是你自己要学会狠心,要学会给予,天下的钱一个人赚不完。在这个产业链上,该付出的你不付出,你不可能有多少回报。总之一句话,有钱大家赚,检验员也是人,做科长的也是人,做采购的也是人,他们有几个与钱过不去呢?打通了他们,当你的产品是什么东西,他们拿了钱财,自然要替人消灾,一切问题在于他们懂技术,懂关系,懂世道,哪有搞不掂的呢?什么产品产地,什么产品的百分含量,什么产品进口与国产,通通都是屁话。这一切,你搞掂了关键性人物,你的生意,你的财源就自然步入到胜利的前沿。尽管有人骂我们不是好东西,那些小贪大贪的技术员,采购员就是东西吗?在行业还没有规范,在企业还没有规范的前提下,只要能做成生意,就会有钱赚。 广东一大型陶瓷釉料公司的销售总经理告诉记者:而今的生意确实难做,难就难在厂家与厂家之间无法沟通,本来作为供应商的我们,有研发优势、有生产优势、有技术服务优势、有成本优势,而作为建陶企业,无非不是需要这一些来作为互补吗?可他们就是不相信,总是要通过中间商(经销商)来获取,这对厂家来说自然不是好事,再加上中间商还要活命,还要赚取一定的利润,有什么理由不会增加建陶厂家的成本呢?这无疑给某些人制造了一个腐败的机会,也就是说,在管理方面,建陶企业的确是难以控制。即使控制了今天,明天呢?后天呢?还有明年呢?建陶企业要从本质上去控制成本才是最佳途径,否则,就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当然,也有不错的中间商同厂家保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但的确只是少数,就像千军易得,良将难求一样,碰上了好的合作伙伴,就一定要珍惜机会。只有强强联合才能将一个企业做好做大做强,这亦是不争的事实。 堵塞虫洞 吃回扣者当成“死蚁” 南庄一大型建陶企业的何总经理告诉记者:在建陶日趋激烈的今天,每一个建陶厂家在降低成本上去大做文章正是今天面临的课题,企业常常在说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点油开始,但真正大把大把地增加成本却视而不见,或者无法制治,那将一定会加速企业的死期。要改正一个企业的不良习惯首先要从制度开始,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一旦发现有异样的行为,坚决要从严制治,甚至把这种不良的东西消除掉又何妨。这毕竟是有利企业的健康发展,同不良行为作斗争,这是作为一个企业要生存的天职,不然,日后没有好将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从小细节抓起,到了病入膏肓就无药可救了,这里所强调的就是我们的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