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建材过度扩张”潜伏巨大经济风险
简介:2004年4月,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 办的“中国产业发展论坛——电力产业专题研讨会”上,国 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王小广主任指出, 今年一季度不仅整体投资增长明显过快,而且 ...
2004年4月,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 办的“中国产业发展论坛——电力产业专题研讨会”上,国 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王小广主任指出, 今年一季度不仅整体投资增长明显过快,而且前期已显过热 的钢铁、建材行业继续升温,这些行业呈现的“规模化低水 平产能过度扩张”潜伏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王小广主任解释,“规模化低水平产能过度扩张”是指 在新上的钢铁或建材等项目, 规模都比较大,100万吨或几 百万吨的钢材生产项目很短时间内就能建成,但技术档次却 不高,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危害一点也不低于以前,甚至 其对今后市场的冲击和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大,调整起 来更难。 他指出,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产能的过度扩张将会引起今后几年这些产品严重的生产过剩, 并可能诱发新的通货紧缩现象出现。 2003年钢材产量高达 2.36亿吨,超过了日本和美国之和,在2002年增长18.9%的 基础上又增长了21.5%, 2004年1-2月份又猛增了31.7%, 如此扩张速度必然会造成今后几年的产能严重过剩,产生新 的更为严重的结构矛盾,不仅将伤害钢铁业的发展,而且影 响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即今天这些行业的投资、消费增长 过快、价格大幅度攀升可能隐含着今后几年的大幅度回落。 其次,目前钢材、建材等投资和产能的过度扩张在相当 程度上是建立在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呈现明显“虚涨”的基础 上,容易引发连锁的金融风险。从短期来看,钢材、建材的 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呈“价升量增、效益上升”的良好态势, 但这种增长缺乏可持续性。一方面,需求难以保持持续高增 长,将使许多企业利润下降、亏损面扩大,财务风险上升。 目前这些行业投资仍然高涨、 产能继续过度扩张,1-2月份 钢铁行业投资达167亿元,同比增长176.2%,非金属矿采选 和矿物制品业(主要是建材)投资达61亿元,增长137.4%, 这种投资的继续火爆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对未来房地 产及其他产业需求增长过度乐观的基础上。如有许多人认为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将会出现20年的“牛市”,这显然缺乏依 据。 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大房地产增长龙头地区去 年下半年以来的走势来看,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将不可避免地 从前期持续六年之久的20-30%高增长状态进入到适度增长 状态,估计今后几年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增长将会逐步降至10 -15%, 这意味社会对钢铁、建材的消费需求增长将会明显 放慢。可以预计,许多企业将为这种盲目乐观预期和盲目产 能扩张付出沉重的代价。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去年以来过 热行业的高投资都是建立在高贷款基础上,隐含着巨大的金 融风险。这意味着这些行业投资和产出增长如果大起大落, 银行将是最终的风险承担者。这些风险一旦形成,将会使前 几年银行系统努力降低不良资产比重的努力化为“泡影”, 而且更加严重的是将会再次延缓银行体制改革的进程。 第三,“规模化低水平产能过度扩张”将会造成难以挽 回的资源、能源浪费以及出现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去年 以来我国21个省份“拉闸限电”闹“电荒”,除了经济进入 新一轮高增长周期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平不高 的高耗能产业的过度扩张,这对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形 成巨大的压力。如果任其发展,中国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相当严重的资源和能源危机,不仅会造成短期经济的大波动, 而且也会损害长期的增长潜力。 在新的发展阶段,盲目性的规模化低水平重复建设再次 成为中国经济的“焦点”,暴露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相 当粗放。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没有树立起“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新科学发展观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新一轮经济高增 长应该是一种结构升级、效率上升的“新”增长过程,要在 加快结构升级和提高科技创新上下功夫,而不像现在的一些 地方和行业那样“只顾眼前、盲目乐观、急功近利”的大干 快上;任其发展,可能断送历史赋予我们的“战略机遇期” 中的机遇,使新一轮经济增长再次出现大起大落、甚至中断。 王小广认为,应当加强对投资增长的适度调控,控制局 部行业的过度投资问题?把精力从“抓GDP、 抓投资”转到 促进就业增长、加快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发展和促进消费上来。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房地产、钢铁、建材等行业投资过 度增长,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 金融机构要严禁贷款,严格风险评估。第三,根据投资和价 格增长的走势,相机决策货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