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管材 旧貌换新颜
2003年,我国管材总产量达140万吨以上。目前,产能1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约有70家,有20多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达到3万吨/年以上。许多企业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并着力增加品种及规格。一些企业异地建立分厂,进一步推进“销地产”方式,北京、上海、西部地区成了企业投资的热点。生产企业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有企业逐步被民营、股份制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所取代。 品种有较大增加。使用原料除传统的PVC、PE、PP外,一些新材料的管道也有了较大发展,品种大为增加。国外高性能PE80、PE100材料的推出应用,改善了原有PE管材性能上的一些缺陷,PE管材在给水的用途上发展很快,其增长速度已超过了UPVC管材。PP-R管材行业在经过了个别企业只注重短期行为,忽视质量造成的发展受阻之后,已逐渐恢复了正面形象。一些企业开发生产出塑料复合、与金属复合等新型管材,并取得了知识产权。 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除建筑、市政给水、农用(给水、灌排)管道继续增长外,市政排污大口径管道等特殊用途领域的应用速度加快,还带动了科研和相关行业的发展。许多企业重视国际前沿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及新技术引进,使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塑料管道的品种、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专利项目越来越多,除前几年出现的PE-X、PP-R、PVC-C、铝塑复合管等新品种外,出现了耐高温聚乙烯管道(PE-RT),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塑料复合管道(如HLDPE、静音排水管等),塑料金属复合管道及各种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波纹管、环形肋管、缠绕管等新型管道。树脂、助剂、加工设备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也随之被带动。 标准化工作进展很大。2003年制定、修订与塑料管材相关的产品国家标准8个,市政给排水方面的设计、施工规程、规范相继出台或正在编制中。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由于塑料管道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应用前景仍十分广阔。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京奥运等都会促进塑料管道的应用。根据《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到2005年,塑料管道在全国各类管道中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其中建筑排水管道的70%、建筑雨水排水管道的50%和城市排水管道的20%采用塑料管道,建筑给水、热水供应和供暖管道的60%和城市供水(DN400mm以下)的50%以及村镇供水管道60%采用塑料管。据有关专家测算,“十五”期间,建筑内管道每年需求量约12亿米,其中冷热水管约4亿米、建筑排水管约1亿米;而且建设公路、铁路和光纤通信网路,也需要大量的塑料管道。此外,由于“十五”期间要求城市供水普及率从“九五”的96.8%提高到98.5%,污水处理率由31.9%提高到45%,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率达到60%,所有这些都为塑料管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存在诸多问题不容忽视。企业的地域分布相对不合理,具备规模经营的企业数目相对较少;通用品种的塑料管道生产技术简单,产品技术含量低;科技开发能力相对较弱,产品更新速度慢等。塑料管道市场推广有待加强,配套技术尚不完善;管材加工用原料、助剂产量及技术性能尚不能满足需求,只能依赖进口;有的品种投资过热,新一轮恶性竞争现象愈加突出。2004年发展趋势预测。从产品技术角度分析,2004年塑料管道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品结构由单一的平壁管向波纹、加筋等结构壁管的方向发展;产品设计将由企业生产向用户需要发展。材料品种方面,PE管材的发展速度要大于PVC发展速度,具备新功能的新材料出现速度将会更快;塑料管材将由单一材料加工更倾向复合材料应用,以发挥各自特点,提高综合性能;借鉴欧洲经验,PVC管道用热稳定剂也将由目前的低铅向无铅化发展,钙锌复合稳定剂应是一个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