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企业强烈呼吁公正待遇
在内部,遭遇以对人类有害为由的禁用封杀;在外部,遭遇国外产品的冲击,我国石棉业正面临越来越严酷的市场竞争压力。处于内外夹击下我国石棉企业,强烈呼吁国家对这一行业采取公正的态度,给予其公正的待遇,以利于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一呼吁是基于两起政府行为而发的:一是在2001年8月28日,《经济日报》刊登了原国家经贸委第三批拟淘汰的产品目录征求意见稿,石棉产品“荣幸”地名列其中;二是北京市于年前发布了自2004年1月起,在全市所有建筑工程中禁止使用石棉及其制品的规定。这些行为在我国石棉行业和以石棉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对整个石棉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石棉是否对人类有害,其实在国际上早已争论多年。上世纪80年代,美国关于石棉有害的诉讼,更是让这种争论达到了高潮。但是,时至今日,世界上尚无一个国家采取政府行为在本国禁止使用石棉及其制品。 据有关专家介绍,人们一般将石棉分成三类,即角闪石石棉、温石棉和水镁石石棉。石棉有害主要是针对角闪石石棉,其观点主要可归纳为:石棉污染环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致癌的主要原因。鉴于此,目前国际上开发的石棉及其制品均为温石棉。我国更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即关闭了所有的角闪石石棉矿,目前国内仍在生产、使用的石棉及其制品也全部是温石棉。 对于温石棉及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粉尘的问题,目前科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石棉粉尘的吸入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与石棉粉尘浓度和接触时间的乘积大小有关,并认为这是是否致病的关键。只要采取有效的降尘、除尘和防护措施,积极对石棉粉尘进行控制、制约,其污染就可得到有效控制。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石棉有用但粉尘有害”与“汽车有用但尾气有害”并无本质区别。从资源情况及行业规模看,我国已探明的石棉资源保有储量达到9061.5万吨(全部为温石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目前,国内从事石棉采选业的人员约12万人,从事各类石棉制品加工的从业人员则在100万人以上。从石棉工业的地域分布看,我国的石棉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主要生产矿山均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石棉资源的开发,已使石棉工业成为当地绝对的经济支柱。如在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新疆若羌县;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甘肃阿克塞自治县;以蒙古族、藏族为主体的青海祁连县等局部地区。由于受环境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这些地区几乎找不到其他发展经济的渠道,一旦石棉禁用,则无异于对整个地区经济的全面封杀。从石棉制品的应用领域看,现在石棉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防火、石油、电器、保温、磨擦、化工等领域。在我国拥有丰富的石棉资源及成熟的制品技术的条件下,禁止使用石棉及其制品后,我们必定要再投入资金进行代用品的研发。况且,代用品是否无危害、能否完全替代石棉制品及其由于性能差异而可能引发的对人类新的危害,对我们来说都是未知数。从石棉的代用品情况看,尽管世界各国都花费巨额资金进行了代用品的开发,但情况均不尽人意。有关研究证明,替代石棉的许多纤维,与石棉一样对人类健康有危害或危害更为严重,特别是玻纤、岩棉、耐火陶瓷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有关统计显示,汽车使用无石棉制动制品比使用石棉制动制品时,交通事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以上情况表明,盲目禁用石棉,受伤害最大的是我们自己。为此,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棉专业委员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在深入了解国际国内石棉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安全使用石棉的产业政策,以引导石棉及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研究发达国家安全使用石棉的防护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护指标,保障产业工人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大石棉的应用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使我国丰富的石棉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支持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