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健康发展 塑窗型材行业欲重整旗鼓
10月29~30日,中国塑协异型材及门窗制品专委会在河北保定召开了的第四届七次理事会,塑料型材行业将向何处去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针对今年以来受到上游原料涨价和下游房地产商挤占利润以及行业内大企业降价、个别小企业生存形势严峻的现状,与会老总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小企业的代表在发言中各执一辞。最终,由专委会所提 出的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上下游产业链、走强强联合之路、产品实现差异化、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八条措施得到了广泛认同。 从1995年开始,包括塑料门窗等在内的化学建材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每年增速都在20%以上,目前已经到了发展的成熟期。到目前为止,塑料异型材生产厂达600多家,挤出型材生产线4000多条,今年产品产能就将达300万吨,实现销售量将在150万吨左右。行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快速膨胀的态势。但由于该行业要求技术含量不高,一些企业有偷工减料、恶意拖欠、不正当操作等现象,严重危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氯碱行业实施反倾销,使塑料异型材的上游原料PVC价格不断上涨,吨价已从4000多元涨到目前的7500元,而且趋势不减。原料涨价加上下游组装厂和房地产商拼命挤占利润,使该行业发展进入了低潮期。大企业的降价,对中小企业的销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再加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本来就不大,今年的生存形势就更加严峻。因此,一些企业提出,专委会应该制订销售价格区间,甚至是最低限价。 对此,大连实德、芜湖海螺以及宝硕(德玛斯)等几家大企业却表示反对。大连实德的代表认为,目前行业的状况就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不注重研发的必然结果,要突破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开发应用领域,让更多用户了解和愿意使用这种产品。在原料价格不断攀升的过程中,大连实德与芜湖海螺等大的塑料型材企业实施了以保证质量、牺牲一部分利润为前提的“成本领先”策略,在某些省市甚至以低于成本的8300元的价格出售产品,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宝硕(德玛斯)的王亚江总经理对记者说,这个行业的前途是光明的,而利润少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型材行业是集中性产业,应向集中化发展。他认为,尽管市场竞争残酷,但目前的状况仍是合理的,几家企业想垄断行业是不可能的,一家独大也是不存在的。未来将是若干大型企业与若干地方性企业共存的局面,是一个走向联合的时代,其中不排除大量的转产与联合。自律才是出路,每个企业应坚持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走成本领先、差异化之路,先把自己周边的市场做好。芜湖海螺的代表认为,塑料异型材每年的需求在以20%的速度上升,行业发展是有潜力的。但今年情况较为复杂,目前的总产能大于总需求,企业也正处于转型期,所以应该积极面对行业里存在的这些现象,通过自律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疆屯河的老总认为,制订指导价的方法不可取。行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企业应该反思一下。而南京金陵奥普特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的老总则超然一些,他认为异型材生产企业应该采取“走出去、提高标准、升级换代和联合采购”等策略尽快走出低谷。 针对型材行业的现状,企业应努力开拓海外市场,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在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要注重提高标准、培育品牌;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换代是企业保持活力的源泉;有实力的企业加还应与上下游主动联合,采取联合采购方式形成大买家以降低原料成本。对于以上四种方法均不想采用的企业,聪明地退出与聪明地进入同样是明智的选择。 业内人士指出,塑料异型材及门窗行业的发展由高峰到目前暂时走向低谷,同许多企业一哄而上有很大关系,由于同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再加上产品雷同,下游应用范围没有拓展开来,就只有采取价格大战。这也给这个行业提了个醒,塑料异型材及门窗行业的健康发展是需要业内企业的精心呵护的,同样也离不开上、下游的共同配合。 因此,首先政府要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不要使投资者盲目进入,其次企业要跳出行业,主动与上下游沟通,维护好整个产业链,而且要不断开发差异化产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让用户充分了解产品,让塑料异型材及门窗走向千家万户、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