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材料 查看内容

建筑钢材缘何西涨东落?

2008-1-10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13| 评论: 0

简介:上周建材市场走势出现明显分化,中西部市场继续强劲上扬,且幅度较大,达到60-120元/吨。线材、螺纹长沙分别上涨120元/吨、170元/吨,重庆上涨100元/吨、70元/吨,贵阳100元/吨、60元/吨。华东市场则小幅回落。上海 ...
上周建材市场走势出现明显分化,中西部市场继续强劲上扬,且幅度较大,达到60-120元/吨。线材、螺纹长沙分别上涨120元/吨、170元/吨,重庆上涨100元/吨、70元/吨,贵阳100元/吨、60元/吨。华东市场则小幅回落。上海、杭州、福州、无锡等市场分别下调20-40元/吨不等。

在目前市场资源普遍较少的情况下,建材市场价格为什么会出现西涨东落、呈明显差别呢?这不是市场单个原因造成的,而是市场综合因素的结果。中西部市场在华东市场建材价格回落之时,反其道而行之,表现不俗,原因在于:中西部市场地处内陆,信息传导、市场反应在时间上比华东市场要慢半拍。就象华东市场价格上涨了,它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作出反应一样,华东市场价格回落了,它仍然会继续上涨。萍钢、湘钢等钢厂检修半个月,可供资源大大减少,使市场资源显得更加紧张。近来铁路运输愈来愈紧张,加上各地资源都是低存量,远距离流动较少,造成外埠资源难以流入。另外,在中西部市场,钢厂之间,钢厂与经销商之间联系紧密,协调一致,对价格涨跌积极配合,把握有度。钢厂还加强与经销商的频繁沟通和积极引导,使经销商面对市场大起大落,处惊不乱,从容应对。因此,在中西部市场一旦出现良好形势一般能够维持较长时间。

反观华东市场,为什么在市场资源不多时价格偏偏回落呢?主要是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华东市场是钢材市场的“晴雨表”,处于市场潮头浪尖,对市场的感受极为敏感,反映极为迅速,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反映在价格上。由于前期建材价格上涨过快过大,下游用户成本骤增,难以适应,必然引起需求减弱。这对经销商产生了心理压力,经销商因此就对市场缺乏信心,随即对价格作出调整。华东市场地处沿江沿海,运输方式多样,渠道畅通,铁路、公路、河运、海运均可选择,市场资源补充较快,特别是担心北方材增量南下,容易使经销商对市场产生动遥再就是,华东区域钢厂多,尤其是民营钢铁遍地开花,使得一方面钢厂之间难以协调,另一方面钢厂特别是民营钢厂对市场的看法不一样,采取的营销策略也差异性大。同时,也造成对经销商的引导不一致。因此对市场作出不同的反应。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