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产量将在2至3年内进入高峰期
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7日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的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上说,最近的2年到3年内中国钢产量将进入高峰期,保持在每年2亿吨左右,这一高峰期将要持续到2020年以后。 2002年,中国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7日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的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上说,最近的2年到3年内中国钢产量将进入高峰期,保持在每年2亿吨左右,这一高峰期将要持续到2020年以后。 2002年,中国产钢1.81亿吨。张寿荣说,先期工业化国家钢产量的高峰期一般约持续30年。钢产量度过高峰期累计产量的多少,要考虑人口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国土面积和GDP。 他说,美国国土面积与中国相近,人口是中国的五分之一,GDP总量是中国的10倍。美国钢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稳定期。参考美国的数据,中国钢产量进入稳定期可能要有60亿吨的累计产量。按年产钢2亿吨计算,中国钢产量的高峰期将要持续到2020年以后。 张寿荣院士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生产、建设及高炉设计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技术进步特等奖。他提出,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钢铁生产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进入工业化过程后,钢产量开始增长,其后到达并保持若干年的高峰期。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钢产量水平降低,并进入稳定期。 张寿荣说,21世纪前期中国将进入工业化阶段。 根据国际经验,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时,人均年钢产量的最低门槛值应为100公斤。 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中国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按这一数字,考虑到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后从高峰期进入稳定期的人均钢产量比最低门槛值高出50%,即人均每年150公斤,就可计算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低钢产量。由此推断,保证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最低钢产量应为每年2.2亿吨左右。 张寿荣说,最低钢产量的概念是保证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最低人均钢产量。用最低钢产量完成工业化进程必须走新兴工业道路。中国钢的年产量进入稳定期后,其水平将在2亿吨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