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家装市场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目前,家装问题投诉居高不下。2003年8月,张先生就反映,他家装修一套旧房,其中一项所谓“打、填、补”收费竟高达1500元。装修不久地砖、墙面就出现裂纹,厨房、卫生间的扣板污垢斑斑。据对家装现场、家装材料销售市场等所进行的调查表明,家装市场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问题之一:以次充好。业内人士以装修总金额为3万多元的工程为例,列举可能偷工减料的项目:买不合格的水泥每包可节省5元左右;买不合格的劣质瓷砖每块可节省1元左右;买木板开出进口价而用国产货;用假乳胶漆可节省500元左右;用劣质电线可节省100至200元等等。业内人士还介绍,由于防水涂料、铺设地砖时用的水泥标号、涂料的配比等材料比较专业,业主往往会忽视,因此,这类的基础装修部分的辅材很容易被假冒。 问题之二:偷梁换柱。在成都二环路一家陶瓷洁具门市部,一老板透露,有的老板往往会当面推荐质量好的,交钱后送上门的货却是被调包后的次货。这位生意人还透露,有些施工队将消费者购买的优质装饰材料,用假冒伪劣产品替换下来偷卖或转移到别的工地,尤其是大芯板这类用于“隐蔽工程”的材料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问题之三:漫天要价。在成都二环路上一家五金门市部,老板说由于家装材料品种繁多,进货渠道复杂,一些人就趁机抬价。这在水龙头、水槽等洁具上的表现尤为突出。成本不足100元的不锈钢水槽,经销商能标价到1000元以上;从厂家进货时只有30多元的水龙头,一转手就标上百元开外的高价,顾客即使“拦腰”砍价也逃不了被宰。 问题之四:偷工减料。据业内人士介绍,隐蔽工程是消费者最不容易监控最容易被做手脚的地方。比如在吊顶中木龙骨用料差、不刷防火涂料、龙骨间距宽等许多问题;再如防水涂料选择不合格、不进行24小时闭水实验、防水面积不够等,都对整个家装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后果。施工工艺虽是一个很量化的标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业主对于量化的监控非常难。比如墙面刷涂料时少刷几遍等,表面上几乎看不出缺陷,但却直接影响使用寿命。 问题之五:报价含糊。一正在搞装修的李先生说:目前家装市场报价有的笼统报价,有的项目简单含糊。比如对墙面处理,只说每平方米多少钱,但选材工艺做法都不说清楚。有的表面讲打折送礼、低价切入,用较低的价格迷惑并吸引用户签单,然后在施工过程中要求追加工程款。 为规范家装市场,从国家到省市都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但为什么还是问题多多?首先是对该行业管理监督不力;其次有的不法厂家、商家、装修队唯利是图;另外,消费者不懂行,对装修行业不了解。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家装市场的管理监督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