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陶企家族式管理
简介: 一职业经理人到南海某陶企应聘,应聘结束后,董事长的弟弟(该企业的二号人物)向董事长(兼总经理)嘀咕:招此人何用,管我吗?据了解,该企业近年因管理不善而正在走下坡路,董事长总是想招聘一位能力挽狂澜 ...
一职业经理人到南海某陶企应聘,应聘结束后,董事长的弟弟(该企业的二号人物)向董事长(兼总经理)嘀咕:招此人何用,管我吗?据了解,该企业近年因管理不善而正在走下坡路,董事长总是想招聘一位能力挽狂澜的人才来管理企业,但终因兄弟之间意见分歧而失败。 这位董事长也意识到自己的企业不走出家族管理制显然不行,他也知道不利用市场管理资源企业就难以进步,但想走出去却又力不从心,只好又回到雇佣自家人的老路上去。笔者并不是说民营企业家的家族式管理不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曾经说过:“有些需要有特殊技能的小规模行业就只能选择家族式管理。”但这家陶企已颇具规模,以前两个叫得响的牌子而今却被经销商叫骂、唾弃。家庭管理加上吸纳外来人才,这是最传统又最好的管理。谈到家族的亲和力与家族制的优势,从语言这个角度说,全世界只有汉语是把“国”与“家”联在一起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字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家文化的影响是最大的,中国许多搞得好的企业与“家”相关的人情味是很浓的。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包括家族制企业),只有实现发展和不断地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扩张和生产关系的进步;反过来,生产关系如果不能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就要对这种生产关系实行彻底地变革。 家族式企业在充分挖掘内部家族的人才的潜力之后,应该实行制度创新,实现企业内部的公平化与市场化。企业要广纳贤才,要创新产品,要有人挽狂澜于既倒,就必须在“家人”和“外姓人”中间保证公平,使外来人才与内部人才坐在同一条船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有些家族式企业虽也吸纳了一些外来人才,但却发现这些人不值得“信赖”。其实这是因为自己缺乏驾驭人才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管理不是标签,也不是时装,而是一种自觉的内省和灵魂深处的革命,家族式管理的主要弊端是企业中的不公正,如机会不均、收入福利不平等、赏罚不分明等等。企业在吸收新技术革命的同时,应该将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创造独特的管理方式及企业文化,从而使自己的企业成为一个有发展前景的现代(家族)企业。 在陶瓷行业,部分家族式企业在管理、经营等方面存在种种弊端,经销商的批评和消费者的责难也愈来愈多。这里面原因很多,一是企业内部环境不好,二是企业外部环境不够宽松。比如,家族企业可能面临“贫血”却得不到银行贷款;有上市实力却又不能上市;至于发行企业债券的可能性为零。这一切,从根本限制了而不是促进了家族企业的发展。 总之,陶业的家族企业应尽快走出成长误区,多多走出“家”的圈子,去外面寻找使企业健康发展的良方,然后对症下药,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否则,只有逐步衰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