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建材市场酝酿新变革
南昌未来流通业的格局是城内大商尝城郊大市尝城外大流通相结合,这意味着对现有市场资源的整合成为一种必然。当投资30亿元、以经营建材家居为主的香江商贸城在南昌城东落户时,南昌现有的建材市场将面临怎样的命运?这一切,是否意味着市场资源整合的开始? 初春的冷雨是残冬最后的喘息,但它并不能阻止人们的渴望,所以,雨中香江商贸城的售楼处变得热气腾腾,投资30亿元占地2000亩的香江商贸城,首期占地500亩的2000余家商铺还在沙盘上,就几乎是一夜售磬。同样的冷雨中,正式签订销售合同的3月4日,售楼大厅里除了奔忙着的商户,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临时搬来的桌子凑成简易的柜台,沉甸甸的贷款资料袋在不同的环节中传递,有暂时处于等待中的商户,还有没空歇息的银行工作人员:解释合同条款、办理相关手续、清点钞票……流通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由此可见一斑。 一时间,“香江”成了南昌乃至江西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景德镇,“香江”首期工程用地500亩、投资人民币3.5亿元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城,其商铺也几乎是一夜售磬。于是,业内有了“香江现象”一说。 人们从三方面着眼这一现象:巨额的投入与巨大的规模、低价位而又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以及依托于这两方面,对未来市场资源的整合。这一现象对南昌意味着什么? 香江商贸城以一种“王者”的风范轰然而至。它坦率地表露着自己的理想:要建设一个足以与国际商业集团抗衡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流通网络帝国”。所以,南昌这座计划用地2000亩、以建材家居为主的大市场,仅在规模上就超过了南昌现在所有的建材家居市常因为有了香江,我们不得不关注南昌现有的建材大市常去年,伴随地产业的升温,南昌亿元规模以上市场的装璜材料零售总额为8.2亿元,较之上年增长了62%,可建材市场里的经营户并不乐观。 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南昌颇有名气的洛阳路陶瓷建材市场,在各类华美的瓷板、瓷砖中,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是“生意难做”,一家规模不大的小店老板指着阳光下的人影说,店门是都开了,可大家都在晒太阳。8亿多元的销售总额,分摊到成百上千家店面,各家又能分到多少?一位在市场上做了5年的业主告诉我,做建材生意的人太多、太散,他觉得如果所有卖陶瓷的人都集中在一块,规范经营,生意会好做些。 南昌现有的建材市场有江西省建材装潢大市尝南昌建材大市尝司马庙建材市尝洛阳路陶瓷建材市场等,此外,南昌市青山湖区去年11月还新开张了南昌热心陶瓷综合大市场,另一家名为新盛港的市场,定位仍然是建材家居。“仅就南昌现有的消费能力而言,南昌的各类建材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南昌建材大市场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孔碧兰如是认为。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南昌现有的建材市场在各有特点的同时,又都无所不包。南昌建材大市场,最大的特点是石材加工,据说在南昌独一无二;洛阳路市场,最有名的当然是陶瓷,适应这一经营特点,这里藏龙卧虎般地聚集着强大的仓储设施,这是众多经营者落户于此的重要原因。很可惜的是,这两大市场的特点都没能放大,终未成为纯粹的专业化市常有人说,南昌的建材市场走一家可以购齐所有装修材料。市场经营模式在由“大而全”向“精而专”蜕变时,南昌这些分散经营的市场给了“香江”一个机会。 采访中,有一句话反复地在我的耳边响起,那就是“南昌的市场就这么大,人就这么多”,言下之意是如何能容下这么多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市常如果仅把眼光停留在南昌本土,这些观点不无道理。但“香江”的眼光不止于此,它为自己划定的商圈是以南昌为圆心,通向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地的“5小时经济圈”。这一点,南昌现有建材市场无一能敌,“香江”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 “香江”旋风的另一个焦点,在于它以每平方米均价2000多元、最低价每平方米1750元的低价位作市场进入点。 三经路地板一条街上代理某品牌的戴国华按揭80多万元,购买了香江商贸城香江中路上的两间铺面,每平方米的价位为2600元。他给我算了一笔帐,相同的面积,租的话,月租金至少3000元以上,而现在,按揭的月供支出只需1000元。更何况还可以拥有三层商铺的永久产权。即使将来生意不好做,也可权当买了套商品房。 “香江”的杨小军告诉我,之所以以如此低廉的价位推出商铺,原因之一在于“香江”是中国工商联光彩促进会的一员,肩负着回报社会的责任。按照通常商铺的价位是商住房的3到5倍计算,香江为此让出的利益达数亿元。但也有人认为,“香江”此举,意在培育市常因为一个市场,有了人气才会有商气,而人气首先来源于经营户的集聚。 那么“香江”的价位,将会给南昌各建材市场乃至其他商铺的售价带来什么影响呢? “不会有什么影响”,南昌建材大市场的态度很明确。他们认为,南昌建材大市场目前的租金已经很低了,再降不太可能,相反,他们正酝酿上调租金。而与之相隔不远的江西省建材市场则表示,今年初,他们就已经进行了租金下调,但此举与“香江”无关,主要是为了让利经营户。同时,散落于南昌一些街巷的经营户则向我们透露,“香江”开盘之时,店铺的租赁单位曾向他们征询:租金是否合适,什么样的价位你们能接受? 低价进入只是“香江”培育市场的手段之一,与此同时,它还在努力培育商户对市场的信心。商户们“权当买了套商品房”的心理,是一道无可奈何的最后防线,他们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在市场上赚到钱。所以,他们进入这个市场是谨慎的。戴国华告诉我,买商铺之前,他研究过“香江”,发现他们遍及全国的市场无一不成功。同时,他也发现,香江的价位虽然低,但商户准入的条件却非常严格,必须是建材方面的合法经营户,即使卖出的商铺,也要进行后期的审核,对不具备资质的经营户要进行清理。还有,“香江”买断公交线路、开通连接市场与城区的免费巴士等措施,都在为经营者树立信心。 南昌未来流通业的格局是城内大商尝城郊大市尝城外大流通,这意味着对现有市场资源的整合成为一种必然。所以,有人说,“香江”在做政府想做而又短时间内力不能及的事,即市场资源的整合。 不久前,南昌长运家具市场退出转行。它的退出,与4年前香江家具光彩大市场的开业,以及最后的发展壮大不无关系。当时的“香江家具”偏安于没有一家大型商业企业的青山路,谁能想到4年后,这个市场打破了南昌商业一直以来颠扑不破的地段理论,让“乡村”打败了“城市”。如今“香江”回首自己的成功“秘诀”,一是低价,二是规模。而这两点,仍将是它未来攻克市场的手段。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加上南昌现有建材市场也到了不整合无以发展的阶段,香江对市场的整合也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但理论与实践是有差距的。我们在各建材市场向经营户询问,有了“香江”,其它的建材市场是否会做不下去?不会,除非政府要求。经营户的回答颇为干脆。他们分析认为,南昌现有的建材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培育与发展,大部分相当成熟,无论是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还是对地方经济的影响,都举足轻重。别的不说,单是为了这些市场所在地的地方税收,有关方面也不会让他们轻易流失。所以,我们在“香江”售楼处遇到的经营户,大多有两边都做打算。而面对我们如何应对“香江”的提问,江西省建材大市场办公室主任欧阳忠咏表示,一切交给市场去决断。那么有没有可能“双赢”?欧阳主任的回答耐人寻味:愿望是美好的,市场是残酷的。 未来南昌的大市场会是怎样的状况,目前还未可知。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个阴雨的天,我们来到了南昌新开业的某陶瓷综合大市场,其冷清的程度不亚于那天的温度。虽然市场的经营者表示,70%的商铺都已出租,但开门营业的不到10家。业内人士认为,一家大市场要做起来,至少要有两三年的培育期。南昌现有的大市场大多经历了这样一个培育期,才有了今天的经营状况。但今非昔比,南昌各类建材大市场起步时,几乎还没有十分成熟的竞争对手,竞争的环境相对宽松。可现在,前有相对成熟的各个建材市场,后有规模巨大的“香江”,那些新生而规模又有限的市场,将如何度过自己的培育期呢?因此,有人建议,各地、各部门的招商引资,是否该有个统筹规划,避免以后再次的资源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