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涂料业哪些影响?
——访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登良 刘登良在中国涂料科技界是赫赫有名的,从事涂料研究几十年来,他先后获得过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奖项,并有3部专著,发表过40多篇论文。与刘登良交往多了,你会越发感觉到他身上那股对涂料事业的执著与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正是基于这份执著,他对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涂料业的多重影响有着深刻的理解。下面是不久前记者与刘登良的一次访谈记要,供相关人士参考。 问:您如何看待涂料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答:涂料行业作为为国民经济各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服务的行业,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而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其中,为家具、玩具、家用电器、机械、电子产品、船舶和集装箱等出口产品配套的涂料已经走向世界;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防腐涂料(钢结构和混凝土)超常规发展;房地产和汽车等内需市场的发展更是推动了建筑涂料和汽车涂料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我国的涂料产量从100万吨/年增长到200万吨/年用了10年,从200万吨/年增长到300万吨/年用了3年,而从2004年到2006年,每年递增100万吨,达到500万吨。如同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面对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看不懂一样,行业内外对我国涂料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和走势同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即涂料行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经济大环境,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这个充满矛盾和变化的环境。因为涂料行业上接化工原材料行业,下接涂装和终端市场,作为“加工服务”型中间行业,其地位相当脆弱,抵御风险能力有限。在全球性油价持续上涨引发的化工原材料涨价、运输成本和能源涨价的压力下,涂料行业受到的冲击是长期而残酷的,而向终端用户转移涨价的能力又极其有限。因此,涂料行业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已经由暴利转向微利或回归正常利润。 涂料行业不属于国家已公布的8个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保护行业,是完全对外开放的高竞争性、纳入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行业。通过跨国公司的进入、引进、消化、吸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涂料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管理水平,优化了人力资源。在通过各种出口商品向世界市场扩张的同时,涂料产品和生产基地同时存在向其他新兴市场(亚洲、拉美、非洲及东欧、俄罗斯)转移和扩张的机会。预计未来5年~10年内,中国涂料行业仍将面临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又将面临高度竞争、快速变化而且是充满风险的经济环境,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问:世界涂料格局有什么变化?我们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综观2006年世界涂料行业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在全球涂料总产量已达2200万吨~2500万吨的情况下,北美、欧洲、韩国、日本属于成熟和基本饱和状态,年增长率为2%~3%,北美因受房地产业的影响,在2004年呈现负增长;中国和印度发展速度最快,分别达15%和11%;中东受建筑热潮拉动,近3年增长7.9%,俄罗斯增长5.4%.另从世界排名前10位的公司看,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世界排名前50位公司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说明涂料行业集约程度基本稳定。从2006年统计数据看,我国涂料行业的集中度逐步提高,排名前20位公司的产量和销售收入分别从2005年的23%~52%和20.0%上升至2006年的24%~38%和20.39%.据分析,美国30年前有2000多家公司,20年前减少至1600家,10年前减至1200家,5年前达970家,而至2006年达850家。由此可见,越往后集中越困难,公司规模越大。我国从目前的数千家涂料企业集中到1000家~2000家尚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美国是在相当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通过并购达到集中,而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又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众多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并存的局面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将国际国内涂料企业的利润和盈利能力进行比较后会发现,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涂料公司的利润相对稳定,每年增长速度仅为2%~3%,并随经济全面浮动,甚至有时会出现负增长。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不同的部门呈现不同的状况,其利润的构成与我国不同(仅计算产量和销售收入),还包括资本运作、并购等产生的资产增值和股票收益。从我国2006年统计数字看,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实现的利润及增长率远远超过公司年平均利润率。 我国涂料行业2006年的平均利润率为6.82%,比2005年提升0.83%,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这是正常现象。而且越是大公司、跨国公司,实际利润和增长率越高,这也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规律。由成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动因在于能够强化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使国内竞争向国际化扩张转移,因为国际市场可以延长一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减少研发成本投入,促进利润增长。 问:您如何看待中国涂料行业成长中面临的问题? 答:涂料行业成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发达国家涂料行业“成熟”和市场基本“饱和”的特征是行业的集中度比较高,跨国公司主导行业发展;法律法规相对健全,公司管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经营诚信度高,行业规范自律及市场准入制度化;通用型建筑涂料和工业OEM涂料市场“饱和”,成长率低。相比之下,我国涂料行业发展相对不够“成熟”,巨大的市场需求与相对薄弱的行业基础,催生了大批中小型企业。政府剥离了行业管理职能后,行业协会未能及时跟进填补某些必要的功能,相应法规制定滞后,导致行业和企业缺失自律和“自我”保护机制,无序竞争,盲目发展,部分企业无诚信经营;进入WTO后,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滞后,更不用说执行过程的多部门权责不清,执法不力等。同时国内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与跨国公司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行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内外资并购,内资整合都必须面临这些“不成熟”性带来的问题。 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涂料企业应该如何在市场中准确定位? 答:不管涂料公司大小,在国际化竞争的市场中必须具备全球经营的视野,了解竞争的特点,通常发达国家将涂料公司分为五大类——国内公司:定位于国内市场,认为国内市场发展空间足够,且自身具有相当的竞争力(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也是如此)。外向型公司:不以国内市场为主,以国外市场作为获利目标,包括制造业和贸易公司。跨国公司:市场全球化,有严格的公司文化,具有专业方向和市场,世界排名前20位的涂料巨人均进入中国市场。国际公司:超越出口导向型,在国内仍具有相当的市场基础。全球化公司:实现多元化经营的超大型公司,如Dupont、BASF、Bayer等世界级化工公司,集涂料原材料和涂料制造于一体,具有最强的竞争力和实力。而我国涂料企业尽管已处于市场国际化和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但整体实力和定位与全球化公司和跨国公司尚有差距,而且我国大型化工集团或行业外的公司鲜有进入涂料行业,目前只有中远公司控股中远关西和中远佐顿(广州)。应该说,行业并购在未来几年是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但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做好准备。应认真总结国内外企业并购的经验、教训,改变企业纯粹靠自我扩张的旧理念,提倡联合和合作,从区域性、专业性或采购联盟等做起,发展到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在这方面,涂料协会(包括地方协会)应在培训、信息沟通和政策导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