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节能灯既“叫好”又“叫座”
简介:不久以前,本报组织20余名记者、编辑开展了节能灯使用情况千人问卷调查。6月23日,本报一版刊出报道《千人问卷调查情况分析表明————节能灯推广使用潜力巨大》,并于当日7版公布了调查结果。通过调查,记者发现, ...
不久以前,本报组织20余名记者、编辑开展了节能灯使用情况千人问卷调查。6月23日,本报一版刊出报道《千人问卷调查情况分析表明————节能灯推广使用潜力巨大》,并于当日7版公布了调查结果。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在积极推广节能灯的背后,是人们日益增强的节能环保意识,是对节约使用能源的关注和期待。很多受访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既节能又省钱的节能灯产品为什么总是“叫好不叫座”?国内节能灯行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如何影响着消费者购买的节能灯?我国的绿色照明工程现在推进到了什么程度?调查结果刊出后,很多读者致电、致函本报,参与以上问题的讨论。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并走进北京王府井的店铺街边观察公共照明中节能灯的使用情况。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绿色照明工程实施10年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组织实施的10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新的五年值得期待,更多的节能灯将走进我们的生活,照亮我们的生活。 社会效益显现 经济效益突出— 绿色照明工程十年路 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从1996年实施至今,走过了第一个10年。据专家测算,从1996年到2005年,该工程累计节电590亿千瓦时,削减大量电网峰荷,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碳计)排放1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3万吨。 绿色照明显深意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绿色照明”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旨在发展和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我国从1996年起共同组织实施中国绿色照明工程。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组织了高效照明产品补贴示范项目,通过大宗采购、合同能源管理、需求侧管理和质量承诺等方式,在10个省市和铁路系统推广了12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产品寿命期内节电2?2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碳计)6?5万吨,二氧化硫1950多吨。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也拨出专款,实施高效照明产品补贴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年发展见成效 绿色照明工程实施10年,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效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抽样调查显示,2004年高效照明电光源产品国内销售量由1995年的5010万只增加到8.2亿只。 ————照明电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趋于优化。2005年中国电光源产量达100亿只,居世界第一位,荧光灯与普通白炽灯的生产比例由1995年的1:6.25上升到1:1.5,我国照明电器产品出口年均增幅超过20%,出口额达到80亿美元。 ————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具备了制造不同类型电光源生产设备的能力。产品质量不断改善,国内照明企业实力增强。 ———绿色照明工程的应用还示范了大宗采购、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质量承诺等多种节能新机制,为深入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新的五年再发力 据了解,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节能灯生产国,2005年产量达到17?6亿只,70%以上用于出口。如果把现有的普通白炽灯全部更换成节能灯,全国一年可节电600多亿千瓦时,在新的5年中,继续大力发展绿色照明工程意义重大。 绿色照明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组织实施的10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我国将从多个方面继续推动绿色照明工程: 第一,加快照明电器行业结构调整,提高照明电器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二,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认证行为,积极研究照明产品实施能源效率标识制度的可行性。 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加快推广应用。推动政府机构优先采购高效照明节电产品,研究提出鼓励高效照明产品生产、使用的财政税收政策。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约意识。要大力宣传示范项目的经验和典型案例,让用户真正了解使用高效照明产品及高效照明系统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访谈对象: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 陈燕生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副主任 杨 征 北京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 常 毅 北京电光源研究所科技开发部主任 邱福钢 河北保定市太阳能路灯节能效果好。保定市出台新规,从2007年4月1日起,全市城市规划区域内新建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的庭院照明、住宅建筑楼梯间照明,必须采用太阳光伏LED灯、节能灯,否则不予通过验收。 “节能灯近年来的发展可以概括为:节能灯产量大幅增长、质量大幅提高、价格大幅下降。”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首先介绍了国产节能灯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节能灯,目前生产企业共有500家左右。1996年我国节能灯的产量为1亿只,10年后的200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0亿只。在价格上,1996年我国出口的节能灯每只能卖到3美元至5美元,而国内的消费者每买一只节能灯得花40元左右;现在,大部分国产节能灯只有10元左右。去年,我国生产的节能灯70%用于出口,中国节能灯质量好、价格廉,已经占有全球市场的八成以上。总的来说,我国节能灯产业发展势头很好。 陈燕生说,我国从1996年开始推广节能照明产品,因为那时的节能灯还很贵,大都用于公共场所照明。近年来,节能灯的产量大了、质量好了、价格低了,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家用节能灯普及率不断提高,可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村,人们还是更多使用白炽灯。 围绕本报千人问卷调查中受访者对国产节能灯的关注焦点,专家们逐一进行了分析。 1?质 量 受访者说 在本报进行的千人问卷调查中,七成以上的受访者希望节能灯能够在质量和性能上有所提高(延长使用寿命,改进和提高照明效果),超过一成的受访者“因为效果不好而放弃使用”。 有受访者表示根本不敢购买市面上那些三五元一只的节能灯。还有受访者对北京“居然之家”家居广场、北京十里河灯具城等承诺对节能灯产品一年之内损坏免费更换(部分产品为两年)的做法表示肯定。 专家回应 “如何规范行业、培育市场,是摆在节能灯生产和销售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陈燕生介绍,节能灯行业中存在着生产企业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繁多等现象。20%的优秀企业生产了80%的产品。很多生产规模较大、产品质量可靠的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而小规模企业的产品则主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陈燕生说,监督产品质量、进行行业整顿是协会和有关部门一直在做的事情,质量才是企业拓展市场的最好手段。 “节能灯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门槛并不高。销售企业为节能灯质量进行承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值得推广。”北京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常毅说,“质量承诺后,销售企业、商户、生产企业之间能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有助于提高节能灯产品的整体质量,提升节能灯产品的科技含量,避免整个行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中。”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有了有关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某些方面还需完善执行细则。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副主任杨征也认为,“一些节能灯生产企业采用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大量生产廉价节能灯,这些产品通常达不到《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性能要求》中的性能指标,易损易坏,给人们留下了节能灯‘省电不省钱’的不好印象,损害了消费者对节能灯的信心。而一年包换的承诺能让那些一用就坏的劣质灯无处遁形,对培育市场极有益处。” 2?价 格 受访者说 在调查中,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认为,节能灯价格太高是其使用率偏低的原因;接近四成的受访者希望节能灯能够降低价格。 有受访者问道,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对购买标有“能源之星”标志节能灯的消费者进行直接补贴的办法,鼓励购买节能灯替代白炽灯。这种方式是否值得我们借鉴? 专家回应 陈燕生说,“我国节能灯的价格已经很低了,企业获得的利润也相对微薄。生产节能灯的原材料成本比白炽灯至少高10倍,要解决因为价格而存在的推广障碍,还要从其他方面入手。” 目前国家对政府机关办公的节能照明已有明确规定,但对家用节能照明还需要政策上的鼓励和宣传。陈燕生建议,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施行使用节能灯的鼓励政策,在财政上对节能灯的最终使用者进行补贴。 陈燕生和常毅都认为,生产节能灯的企业自身需要规范发展、进行技术改造、更新产品,同时应该在贷款审批、厂房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生产企业一些优惠,进行政策扶持,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节能灯普及。 杨征表示,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节能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他的建议是,学习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推广节能灯替代白炽灯的一些做法和经验,直接对消费者进行补贴。 3?品 牌 受访者说 调查中,近四成受访者在“您购买节能灯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一栏里选择了“品牌”,然而能列举出节能灯主要品牌,尤其是国产节能灯品牌的消费者却少之又少。很多受访者只知道“飞利浦”牌的节能灯。有受访者说,到了灯具城,往往只能看到飞利浦、欧普、松下等国外节能灯品牌专卖店,不清楚国产节能灯有哪些优秀的品牌可供选择。 专家回应 陈燕生表示,节能灯品牌在国内市场乏力的问题是存在的。从行业来看,我国很多优秀的节能灯企业着力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充斥着很多没有出口实力的中小企业的大量品牌。这是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品牌众多却缺乏精品的直接原因。 规范国内节能灯市场秩序则是吸引优秀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的深层条件。陈燕生指出,虽然目前没有突出的国内品牌,但随着行业发展,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善,行业协会也在考虑重点推介一些国内好的品牌给公众。 4?外 观 受访者说 在调查中,不少受访者提到,目前市场上的灯具,特别是吊灯都是专门为白炽灯设计的,如果安装节能灯,往往灯管会超出灯具外罩一部分,破坏了灯具的整体效果。节能灯产品的设计感差,无法满足装修对于整体美感的要求,因此很多消费者无奈地放弃使用节能灯,而选用白炽灯。 专家回应 北京电光源研究所科技开发部主任邱福钢介绍说,节能灯按灯管造型分为单U、双U、三U、单H、双H、单π、双π等多种类型,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是U型和H型。人们所熟悉的螺旋造型节能灯也是“U”型节能灯的一种。螺旋造型的节能灯有一部分光线被灯管遮挡,照明效果比其他造型的节能灯要稍差一些。 节能灯本质上还是一种荧光灯,通过低压汞蒸气放电照射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来发光,目前只能做成双端细长管。因此,节能灯造型改进空间十分有限。邱福钢认为灯具生产企业应该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设计生产更多适合安装节能灯的吊灯灯具,进一步推动节能灯的普及。 此外,他指出,固体发光电光源不存在荧光灯这样的工艺限制,在造型上有更多的自由,因此新型固体电光源LED灯将能为对电光源造型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5?推 广 受访者说 调查和分析表明,制约节能灯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消费者对节能灯还缺乏一定的了解。在本报发出的1000份调查问卷中,有349份(含复选)显示,节能灯使用率偏低是因受访者“不了解这种产品”,还有一些受访者将节能灯和日光灯混为一谈。有受访者指出,目前国家对于节能灯的宣传推广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让消费者对节能灯有更多的了解和认同。媒体应当更多地宣传、介绍,社区、卖场也可以开展一些品牌促销推广活动。 专家回应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节能灯)作为一个新的电光源产品,出现时间还不是很长,在我国仅有17年历史。与如今仍被普遍使用的白炽灯相比,节能灯还显得有些陌生。再加上消费者对照明场所的技术认知不够,不了解节能灯的经济效益。因此,节能灯叫好不叫座也在情理之中。”杨征认为,“要破解这一现象,社会各界,特别是电光源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应该加强节能灯宣传推广工作。” 杨征介绍说,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长期以来坚持宣传推广节能照明产品,先后与北京十里河灯饰城、北京北四环灯具市场等照明灯具销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质量检测、照明知识宣讲等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在照明节能上仍有2000亿千瓦时的空间潜力可以挖掘,加强宣传推广节能灯产品,普及节能灯知识对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有很大的意义。”常毅表示,北京照明电器协会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对照明节能进行过大量宣传,今后也将继续宣传推广节能照明产品。 北京王府井“探”灯记 改革开放初期,本报曾刊发过一组《让王府井亮起来》的系列报道。而如今的北京王府井早已灯光璀璨,作为全国知名的商业街,也是全国较早开始夜景照明的街区,今天的王府井节能灯使用情况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王府井大街仔细查访。 王府井站到了,记者走下地铁,一抬头就在天花板上找到了某知名节能灯品牌的标志和“三基色”字样。沿着出站的方向一路走一路看,除广告板照明无法确定外,地铁照明基本上都采用了三基色直管型荧光灯。 走出地铁站,记者沿着王府井大街走了一个来回,粗略统计一下,节能灯在各商家的市内照明中普及率很高。大型商场的天花板照明多以直管型和紧凑型荧光灯搭配使用,北京百货大楼、新东安市场等都是如此。沿街店面也普遍采用节能灯照明,甚至在王府井小吃一条街里,节能灯也无处不在。卖小吃的摊贩们多用方形的灯罩罩住灯管,但只要稍稍低下头,就能看到灯罩内节能灯U型或螺旋型的灯身。在卖传统工艺品的街巷里,记者发现,只要店面稍大一些,天花板上就高悬着节能灯,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店铺,需要10只左右。 按记者估算,节能灯在王府井大街室内照明中的使用率达到90%以上,剩下10%集中在一些需要特殊灯光效果的商家或柜台。 虽然节能灯使用率较高,但记者却较少看到国产灯管。以地铁站为例,荧光灯支架上清一色地标注着东莞某灯具厂生产,但灯管大都是进口品牌。新东安市场的徐明月女士告诉记者,商场主要凭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选择品牌,而国产节能灯品牌知名度比较低。 王府井的景观照明和道路照明情况如何呢?记者采访了有关管理部门。据王府井地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宣传活动部副部长李军介绍,景观照明用灯的更新也是刚刚完成的王府井改建工程的一部分。记者从北京市路灯管理中心了解到,王府井的道路照明以钠灯和无极灯为主。 去年3月,就有媒体报道说,北京道路照明将普遍采用节能灯;今年“五一”期间,又有长安街夜景照明全部使用节能灯的消息传出。可是记者调查中了解的情况表明,在景观和道路照明领域,节能灯的使用还未达到完全普及的程度。 为什么室外照明没有大规模使用节能灯?北京市路灯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最主要的原因是节能灯功率小。目前北京道路照明中只有一些步道灯使用了节能灯,主干道照明仍以钠灯为主力。据了解,市场上的节能灯多在3瓦到40瓦之间。虽然也有大功率节能灯问世(据说最大功率250瓦的已经可以制造),但技术上还不成熟。 记者的一位朋友最近正参与某小区的照明设计,他讲述了不使用大功率节能灯的几个理由:1、节能灯的光效不如钠灯;2、寿命不如钠灯;3、现有的灯具和节能灯不匹配,要装节能灯就得换灯具;4、钠灯的透雾性好,更适用于恶劣天气。他说,钠灯与白炽灯相比也是节能的,只是节能效果比不上节能灯。 北京市夜景照明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夜景照明以各单位自行设计为主,不像道路照明有专门部门统一管理,因此更难做到绝对使用节能灯。而且夜景照明中“美观”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由于节能灯在色彩和装饰效果上不尽如人意,因此采用其他光源的情况还不少,包括用LED灯来达到五彩缤纷的效果等。他说,也确实用节能灯更换了部分白炽灯,但在这个领域里普及节能灯还有很大潜力。 记者在王府井的调查采访中还发现,节能灯在室内照明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不少商户对节能灯的装饰效果不满意,想方设法予以改进。有的商户把黄色和白色两种节能灯交叉使用;有的在天花板上做出凹洞并装上玻璃罩,将节能灯藏在里面;还有的直接在节能灯外加一个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灯罩。 如果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推广节能灯算起,节能灯的普及已经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了。相信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灯技术的不断发展,节能灯一定会在王府井亮得越来越多、亮得越来越美! 采访后语 扬长更要“去”短 人们接受一项新生事物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尝试、对比到认可。这个道理对节能灯一样适用。 调查发现,目前人们对节能灯已有相当了解,正处在“对比”阶段。对于推广者来说,未来节能灯能不能普及,就看这期间能不能让消费者在使用中通过比较,确认节能灯的“好”。不可否认,当前节能灯在拥有明显“长处”的同时,从技术到设计还有很多“短处”。例如,不适用开关频繁及湿度大的场所、造型单调、装饰性不强等等。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如不良商家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等,都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 技术创新、规范市场和降低成本是当前推广节能灯无法回避的三大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节能灯最终会被消费者冷落。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任何产品赢得市场的不二法门。因此,在扬长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去”短。只有这样,节能灯的推广才会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