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功能不仅是旅游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之后,如何兑现更好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承诺?如何实现在保护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如何充分利用世遗品牌为江门五邑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7月13日,本报邀请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文广新局、旅游局以及五邑大学、开平碉楼办、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的专家学者召开了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擦亮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世遗品牌。 李超奇:开发不能急功近利 申遗成功后,我们都很高兴,但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上个月,有记者问我申遗成功对我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我说我没想到它有很直接的经济意义。目前,旅游在我市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不是很高。我认为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一种历史文化,意义就在这里,不要把什么都扯上去。 另外,不能急功近利。我很注意新西兰大会期间《江门日报》上谭金花每天从新西兰发回的报道,文章介绍了当地是怎样看待世遗,以及怎么保护它——开发是要的,但保护还是第一位的。前几天我去开平,开平市委书记赵瑞彰说,最近来开平的旅游大巴越来越多了。怎样开发利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认为,不要想着“我投进去了多少钱,要怎样把这个钱收回来”,世遗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个,她不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我们国内的景点,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周边都是商业街,把景点本身的价值掩盖掉了。我们不能这样干,纪念品、旅游产品应该有,但怎么搞应该具体思考。 张国雄:我要为开发泼点冷水 我现在要为碉楼开发泼点冷水。擦亮世遗品牌是一个过程,申遗成功后肯定会出现旅游热潮,我们的旅游部门肯定也会组织一些旅游线路,扩大热潮,这一点没问题,世遗也需要通过旅游来教育民众提高遗产意识,但问题是,开平碉楼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旅游规划。 我认为首先要做好两个层次的规划:一是开平市本身的旅游发展规划。开平市现在正邀请省旅游发展中心、香港大学做规划;二是要拿出五邑地区的整体旅游规划。开平碉楼已经不光是开平的,它至少是五邑的旅游资源,五邑旅游资源的整合要以世遗为龙头,为主打,突出她的资源特性,要在珠三角这样一个旅游格局中占有一个独有的位置,这是我们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 其次要练好内功。一是严格执法,要严格执行我们已有的保护管理规章制度。二是注重人才培养,尤其是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三是继续做好对民众的宣传培训,尤其是窗口单位,像出租车司机等,要让大家有自豪感,让每个人都成为宣传碉楼的渠道。四是开平碉楼要有科学的旅游路线设计,现在有些设计很不理想,不利于保护,也不太利于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第三,要保护管理好碉楼和村落资源本身。申报过程中开平很尊重专家,申报之后,尤其在文物保护方面,一定也要严格遵循专家的意见。商业性的活动在四个点内不要过多出现。我知道现在有一些商家准备进入,而且投资过亿元,这个时候要冷静。政府在引进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审查资质,首先它的资金是否能够到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对它有监控权。政府在这样一个商业冲动面前要冷静。 谭金花:发展旅游要准备充分 在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9天的会议议程中,表决是整个环节的最后一件事情,是最小的事情。对遗产委员会来说,保护才是最重要的。会上,先是有问题的遗产点代表作解释,接着是讨论遗产现状,本次大会一共有130个项目需要就他们在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作出解释(假如解释不透彻,问题仍然无法得到解决,则有被列入“濒危名录”的可能),最后才是表决。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学习过程,看别人怎样得的黄牌,怎样对待黄牌警告,知道一个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被列入濒危名录。从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出,遗产委员会希望所有的人都把保护放在首位,然后再谈开发。 当然,开发也是联合国的要求和遗产地的需要。世界遗产还有重要的宣传教育功能,要通过适度开发来实现她对民众的教育作用,但我真不希望现在就发展旅游——我倒不是反对发展旅游,而是因为很多东西都没准备好。我们的景点还未充分准备好如何迎接大批游客,导游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也还未到位,我们的管理规划是有了,但我们的管理措施还不完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未能严格按照旅游规划的要求来做,一旦游客激增,我担心会对世界遗产造成破坏。 武旭峰:世遗之旅不该受冷落 几天前,我看到这么一篇报道,说的是九成广州人爱游山水冷落古迹,一些业内人士将此定义为“去文化”现象,认为现在的情况是文化底蕴越深,报名的游客就越少,火爆的反而是一些没有任何文化底蕴的地方。这个结论对我心灵的撞击很大。 我认为,首先,文化底蕴越深越受冷落是不能成立的。去年,我两度到甘肃去参加甘肃旅游发展大会,到了敦煌莫高窟,游人想参观要预约。布达拉宫也一样,游客进去游览也要预约。其次,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开平碉楼并不仅仅是这么几幢楼,这个遗产项目还有重要的3个字——“与村落”,这是一种人居环境,在自然景观中有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中又有自然景观,在旅游者眼中这两者是融为一体的。 怎样充分利用世遗这个品牌为江门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我认为,发展旅游的确是一条捷径,但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并不等于世界级的旅游景点,要下的功夫还很多。从旅游产品的角度看,开平碉楼与村落还过于单薄。旅游是卖线路的,单一产品看多了游客就会腻。一个景点能不能“激活”,关键是看有没有走到风景的背后,从民俗的角度来挖掘它的内涵。对开平旅游业来说,赤坎古镇是个“戏眼”,激活这个戏眼至关重要。另外,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着眼于大区域,要以开平碉楼为核心,把五邑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挖掘出来、整合起来。 马福荫:希望台山洋楼成为“扩展项目” 前不久,李崴副市长曾提出,借助开平申遗成功的契机,计划随之将与开平碉楼相近的台山洋楼进行补充申请。我认为,台山洋楼如果能够成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扩展项目,对台山来说确实是很鼓舞人心的。如果要“补充申请”,我认为台山在宣传保护方面还要多做工作,台山有很多华侨建筑,但过去宣传保护工作做得不太好,像新宁铁路被拆掉,就非常可惜。我建议江门市政府能出台政策,规定凡是1949年前建的建筑拆建一定要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 杨剑明:要注重开展旅游合作 在我们旅游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保护第一、开发第二,一定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我们不能把碉楼当做“死”文化,要当做“活”文化,做“活”文化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旅游。 目前开平碉楼在旅游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从消费结构看,收入主要来自门票,其他收入很少。从客源结构来看,游客主要来自珠三角。从产品结构来看,以观光为主,走马观花者居多。从服务水平来看,总体偏低。从产业结构来看,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拉动还不是很明显。从空间结构来看,存在着点小、分散,游览功能单一的不足。我认为需要找一个“发泄点”,要让游人在游览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体验,可以把赤坎古镇作为开平碉楼最后一个浏览点,这样一条线路相对就比较完美。 此外,要开展旅游合作。第一是江门五邑地区要开展旅游合作,如恩平温泉、台山海岛、新会的一些文化景点。第二是和粤港澳地区的合作。我们要扩大旅游市场,要盯住海外和省外,连成一条线才对省外游客有吸引力,而国外游客更注重文化游。要针对不同的客人安排不同的旅游线路。 王炳森:提高保护意识最重要 当世遗的光环已经套在我们脖子上了,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是让她更亮?还是让她蒙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人提出,第一要做的是发展旅游。我认为,不是不可以发展旅游,关键是要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我们文化部门担心的是随意开发,长官意志,盲目学习其他一些地方的做法。目前,文物保护和遗产开发方面有几种不恰当的做法:一是返老还童式,这方面的败笔包括立园,完全是按现代园林的理念去修整,使立园看起来就像一个乡村中的现代化公园;二是锦上添花式,本来没有的东西凭主观硬是加上去了;三是改头换面式,张冠李戴。 我们很担心开平碉楼与村落在开发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比如改成酒店,改成公园等等。我们的教训太多了,过去为了开发某个项目而让文化遗产让路,或者为了旅游开发而把许多不相干的项目捆绑进去,喧宾夺主,想起来让人痛心,所以,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提高领导和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只有保护好了,才能把世遗这个牌子擦得更亮。 李日明:保护第一 开发第二 我从广州赶回来参加这个会,觉得很有必要。7月8日,我参加了一个在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召开的名为“遗产与旅游”的研讨会,有40多个外国专家就中国旅游问题展开研讨。今天这个会议是10天内的第2个相关会议,《江门日报》组织召开这个座谈会,反映出这份报纸的敏感性,也给了我一个信息,开平碉楼申遗之后,政府必须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就是旅游。 我们前段时间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成为世界遗产上,我们的旅游开发还没有完全考虑清楚,甚至还没有什么投入,所以还不能把它等同于一些成熟的旅游景点。我们的人才不足、资金不足,我们的基础研究不足,我们应该展示些什么东西还考虑不足。大家都非常关注我们下一步怎么办?确实有很多客商要来投资,我们的导向是:保护第一,开发第二。要在保护的框架下选择客商。我们现在希望不要走得太快,要擦亮首先一定要先保护好她,我一定要把今天这个会的信息带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