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拟将废旧玻璃制新型建筑材料
摘要: 香港有厂商打算引进相关技术,将废旧玻璃加工后制成新的建筑材料,经初步推算,成本可较传统建筑材料降低20%左右,施工时间则可节省一半。 据新华社香港3月5日电,特区政府环保署已决定在香港的屯门区设立 ...
香港有厂商打算引进相关技术,将废旧玻璃加工后制成新的建筑材料,经初步推算,成本可较传统建筑材料降低20%左右,施工时间则可节省一半。 据新华社香港3月5日电,特区政府环保署已决定在香港的屯门区设立环保园,预料今年上半年内完成审批。而有投标进驻这个环保园的香港回收商表示,拟引进外国技术,再造废玻璃瓶。主营环保设备的厂商负责人卢添发说,这项技术将透过逾1000摄氏度的高温,将碎玻璃尖角磨平,再加入混凝土,以代替地砖或墙砖。他说:「废旧玻璃瓶占用了废物堆填区大量的空间,其实玻璃瓶是有出路的,只是宣传不力。」他表示,外国近年逐渐流行将废玻璃再造成建筑材料,例如用作舖路,代替传统地砖,不同颜色的玻璃珠又可砌成各种图案,可塑性高,所以再造废玻璃瓶在香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报道引述相关资料指出,2005年全港堆填区接收12.7万吨废玻璃,但回收率只有约2000吨,仅占整体的1.6%。 报道说,特区政府规划第一期屯门环保园用地中,有一幅5000平方米的土地,被指定要用回收再造的废木材、石膏、玻璃或建筑物料,显示特区政府希望能将这些回收价值不高的废物,循环再用。 卢添发表示,早前已在香港进行过以玻璃珠混合混凝土舖地,由于不用「砌砖」,施工时间节省约一半。他说,制造玻璃珠的原理是先将玻璃打碎,筛选出直径相若的颗粒,然后加热至1000摄氏度,尖角自动变圆,成为玻璃珠,原本不值钱的废料,亦增值成每吨逾万元的建筑材料。他估计,如能每日生产200吨玻璃珠,便可吸纳全港约六成废玻璃。 香港特区政府环保署表示,政府正计划将饮品容器纳入生产者责任计划,以推动回收、重用及循环再造,预计今年内向立法会提交有关条例草案,并于明年推行有关计划。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