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中板市场出现明显分化
简介:从上周各地市场的表现来看,建材价格除西南市场上涨、东北及北方等少数市场下跌外,其它大部分市场基本处于盘整状态,并伴有平稳中显现小幅走低的可能性。中板价格各地市场则在平稳中普遍出现20-50元/吨的小幅上扬。 ...
从上周各地市场的表现来看,建材价格除西南市场上涨、东北及北方等少数市场下跌外,其它大部分市场基本处于盘整状态,并伴有平稳中显现小幅走低的可能性。中板价格各地市场则在平稳中普遍出现20-50元/吨的小幅上扬。在目前钢材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库存资源偏少,消费水平仍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建材中板市场价格在走势上为什么会出现明显分化、呈现较大差异性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起作用: 1、运行规律的作用。建材市场从9月下旬开始走强以来,经过10月份的蓄力迸发,到11月上旬达到高峰,尔后大部分市场进入平台整理,历时近2个月,持续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其间市场价格也从3000元/吨左右上升到3500元/吨左右,有些市场更高,涨幅达500元/吨,涨速之快、涨幅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为多年来少见。按照市场运行规律,行情发展到目前,应该也需要进行调整。而中板市场的运行显然与建材有所区别。它起步较晚,上涨行情从10月上中旬起,由华东市场引领,其它市场才陆续跟上,市场温和,没有建材火爆,价格稳扎稳打,缓慢上升,体现“慢牛”特征,至今未止。期间价格只上涨了200-250元/吨,上涨幅度仅为建材的一半。因此,中板调整期的出现比建材会晚一些。 2、市场需求的作用。建材价格达到目前的高度,是1993年历史最高位的次高。如此高价位对市场需求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一方面,用材单位成本增加,超过预算,造成减少需求或干脆停工,特别对缺少资金的农村需求,形成的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在市场转向平稳,尤其是一些地区出现价格下跌后,“买涨不买跌”的需求心理又一次作怪,并不断传播,造成市场观望等待心理较浓,进一步影响需求。在上述两大因素的作用下,使市场变得疲软起来,需求也有所萎缩,市场库存在较低程度上相应增加,对市场销售的压力也进一步增大起来。中板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其价格虽然屡创新高,也对市场需求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与建材相比,中板有其特殊性,整体需求保持较好。主要表现在:一是中板生产主要是大钢厂,固定的几家,产量在相对较长时间里保持稳定,突然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小,除进口因素外,市场也应当保持供需平衡的。二是中板需求单位主要是一些大工程、大厂家、钢结构厂及用于工程维修等。用户比较固定,而且用材计划性较强,针对性较强,对工程建设、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一般不会轻易改变需求计划。三是年底市场需求较大,消费水平较高。 3、季节时令的作用。时至年底,冬季来临,寒冷及雨雪天气对建材市场影响较大,特别是北方,工程施工有的要完全停下来,有的难度很大,需求将大为减少。南方虽然影响较小,但需求程度有所减弱。由于北方需求大为减少,南方尚可,价格尚高,导致北方材会大量陆续南下,并打破南方建材市场的现有供需关系。由于受特路运输制约,北方材南下主要通过海运,因此南方的华东、华南等沿海市场受到的冲击最大也最为明显,内地市场受到的压力会小得多。相比之下,中板市场受季节和天气影响则不那么明显。一方面,中板主要用料单位如造船、机械、电力、钢结构及重大工程的生产和施工,气候因素基本不影响其进度。另一方面,我国中板消费的主要市场如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市场都处于南方,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