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专家研究多孔陶瓷膜应用获突破
简介:由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徐南平主持完成的“低温烧结多通道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工业化制备技术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开发的产品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
由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徐南平主持完成的“低温烧结多通道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工业化制备技术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开发的产品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据科学时报报道,目前在多孔陶瓷膜应用中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多孔陶瓷膜的高成本,尤其是支撑体材料的高成本。氧化铝含量为95%的支撑体烧结温度低于1700℃,但耐酸碱腐蚀性能有限,通常使用寿命为半年,膜材料的频繁更换是导致高成本的重要原因。氧化铝含量大于99%的支撑体各项性能优异,但烧结温度高于1700℃,导致了工业化制备的高成本;二是有限的陶瓷品种与纷繁复杂的实际需求存在着矛盾。目前商品化的陶瓷膜只有几种规格,这就对特定孔结构的陶瓷膜制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两年来,徐南平带领课题组成员主要对以氧化铝和特种烧结促进剂为起始原料,对1400℃的烧成温度下制备出的支撑体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得到渗透性能、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统一的支撑体。他们还以原料性质预测支撑体的孔结构为目标,以支撑体的制备过程和微观结构为基础,建立了原料性质与支撑体孔隙率、孔径分布之间的计算方法,为特定孔结构支撑体的定量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报道称,这一研究项目的完成,对于提高中国陶瓷膜的质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必将对陶瓷膜的推广应用产生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