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超市大整合大震荡
简介:2001年,伴随着天津家居建材超市的全面盈利以及北京戎泉建材超市、保定中联环建材超市的关张和北京光大建材超市的歇业,我国建材超市经历了第一次整合大震荡。震荡的结果使建材超市在发展的规模、速度与方式上都 ...
2001年,伴随着天津家居建材超市的全面盈利以及北京戎泉建材超市、保定中联环建材超市的关张和北京光大建材超市的歇业,我国建材超市经历了第一次整合大震荡。震荡的结果使建材超市在发展的规模、速度与方式上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孕育着新一轮次竞争的开始。 自1996年年底我国第一家建材仓储自选式市场——天津家居开张以来,这种全新的建材零售业态对传统的建材流通形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短短几年间,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阳、南京、长春、无锡、保定等地均可见到此类市场,其业主不仅有传统建材经销企业,还有纯粹的商贸企业。受房地产业的拉动,建材流通业近几年一直呈现旺势,由此引来方方面面的投资者,而建材超市这一崭新的业态模式又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伴随着天津家居的开业,北京戎泉、北京光大、北京东方家园、上海鑫品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引入建材超市全新的经营理念、树立市场品牌形象、探索营销运作方式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引发了我国建材超市发展的第一轮热潮。在2000年前后,上海好美家、上海建配龙、上海九百家居等先后在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开设了自己的建材超市及连锁店。其间,也吸引了国外著名商贸集团登陆我国,像英国百安居(B&Q)、德国欧培德(OBI)、美国家庭货栈(Home Depot)等都已经或正在把触角伸进我国大城市。 5年来,建材超市的发展犹如大浪淘沙,不论是“老牌”的还是新兴的建材超市都经历了严峻的市场冲击。有些经营不善的建材超市相继关门;有些市场则在寻找合作伙伴,以缓解资金运作上的困难;还有些市场则在连锁速度上步履维艰,难以达到合理的连锁规模。从总的态势上看,建材超市进入了一个重新整合的震荡时期。例如,北京戎泉建材超市因经营上的困难于2001年年底关张,北京光大建材超市开门时间不长就转于他人改营其他,中住公司保定中联环建材超市也因资金回笼慢、拖欠货款而关门,其成都、济南两个在建连锁店也胎死腹中。曾经创下连锁速度之最的上海鑫品建材超市也已封门。上述建材超市之所以关门或改弦更张,其主要原因是资金的制约。据业内人士分析,建材超市的发展首先要体现在连锁的规模与速度上,只有尽快形成连锁规模,才能迅速降低经营成本,获得发展资金,从而树立市场品牌形象,这也是建材超市独特的经营法则。同样受到资金不足的困扰,一直扛着“红旗”不倒的天津家居尽管有着3家连锁店的规模,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据天津家居副总毛坪生介绍,该市场正在同著名的法国欧尚集团下属的乐华梅尚公司进行合资洽谈,目前进展顺利。届时,天津家居将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尽管几家著名的建材超市相继关门,但蓬勃的建材流通业以及建材超市这一全新的市场业态,仍在不断吸引着其他“探险者”,我国的建材超市不但没有“终结”,而是通过不断的消亡、不断的递进、不断的整合,正孕育着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天津家居在经历了5年的“折磨”后,于2001年全面实现盈利,全年销售额达5亿元,获纯利1300万元。在寻求到法国合作伙伴后,他们计划在今后的两年内,在天津、北京、西安、青岛等地开出6家连锁店。连年在北京创下“奇迹”的东方家园确定今年开出8家店,即与北京地区为重点开出4家店,以北方区为轴心,开出沈阳、哈尔滨、济南、青岛等4家店,初步实现北方区域连锁。上海好美家则计划在3年内在上海市内开设10家店,在成都、西安、长沙、武汉等地开出10家店,形成总数达到20家店的连锁规模。与此同时,国外资本的介入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英国B&Q于1999年成功进驻上海后,已相继开设了沪太店、徐汇店、洋浦旗帜店及苏州店4家店,他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在昆明、大连、深圳等地建店,到2005年,将在我国开设58家分店。德国OBI也已在我国开设了4家连锁店。 各种迹像表明,我国建材超市建设热度丝毫未减,市场布局也将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市场的主体也将转为以股份制为纽带的多种所有制与合资、独资并存。建材超市将在竞争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