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台湾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台湾石材见闻点滴——赴台湾考察散记(一)

2001-12-3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13| 评论: 0

摘要: 本人有幸赴台湾参观访问。在台湾期间,参观考察的点多、线长、面广,其中包括具有代表性的:重工业的“中国钢铁”公司,食品工业的“统一企业”和新东洋集团,电子工业“伟大科技”和“蓝天电脑”;农业的彰化县的花 ...
本人有幸赴台湾参观访问。在台湾期间,参观考察的点多、线长、面广,其中包括具有代表性的:重工业的“中国钢铁”公司,食品工业的“统一企业”和新东洋集团,电子工业“伟大科技”和“蓝天电脑”;农业的彰化县的花卉、果蔬、园艺和台北县的坪林茶艺博物馆、猫空胜地等观光农业,以及考察了商业、贸易、金融、教育、市容、交通、旅游、环保和参观了人文景观、风景名胜。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友好热情接待,体现了海峡两岸同胞是一家的亲情。虽然本次赴台主要是作经贸考察,但出于职业爱好,对所到之处的石文化也注意观察和了解,现将所见所闻作了一些整理。

在台湾省内见到石材应用面很广、数量很大。从台湾岛北部的台北市、台北县到最南端屏东县的鹅銮鼻,凡所到县、市都可见到石材被广泛使用。从古建筑的宫殿、寺庙到现代的高档大厦、空港码头,处处都大量使用石材,饰面石材和工艺雕刻石材尤为常见。在台北机场、高雄机场的侯机厅诸多服务场所,各种建筑物的地面、柱面、墙面、卫生间、商场等,几乎都是用石材铺贴装饰,一个机杨的装修石材用量均以上万平方米以上,显得豪华而典雅。在台湾的宫殿式纪念堂等建筑物中,都大量采用花岗石和大理石装修,无一例外,如座落在台北市的国父(孙中山)纪念堂的门厅地面、柱面、内堂地面和墙面等和台北故宫博物馆底层地面、室外台阶、石栏杆(汉白玉大理石)及圆山饭店的大厅、台阶、石栏杆(汉白玉大理石)等。在台湾新建的现代办公、商业、金融等大厦,如台北市内的中华国贸、世贸中心,金鼎金融……,大厦的内、外大厅的地面、墙面、柱面、台阶、楼层沿廊等,没有不大量使用石材装饰装修的。而高级宾馆、饭店、酒楼应用石材装饰则更是“统一景观”,随处可见,如台北市内的环亚、台中市和嘉义市内的中信、高雄市内的霖圆、福华、海王子等这些四、五星级的饭店,无不都采用优质、昂贵石材装饰门面。甚至偏远的中小宾馆,如阿里山中的饭店,屏东县海边的饭店等,在门厅、大堂等处的装修,也要用不少大理石和花岗石作饰面材料。越是高档建筑,所用的石材量越大,石材品种越高极名贵。用石材装饰后,使整座建筑大为增色,或富丽堂煌、或庄重肃穆、或高雅别致,没有天然石材之装饰,就无法达到这么好的效果。

在台湾的现代化大型建筑中,所见地面多用浅色花岗石铺贴,板面一般规格较大,常见使用0.8m×0.8m、1m×1m及以上规格的板材。柱面、墙面装饰中,使用花岗石和大理石贴面几乎是平分秋色,大圆柱面更多见。近些年来,台湾的异型石材应用尤为广泛,包括各种造型的石材饰线、石材饰面、石栏杆、石础、石柱、石檐、石垛、石梁等。饰面石材的加工质量普遍都高,安装施工质量要求严格。在使用的石材品种中,过去是从欧美、南非、印度,巴西等地进口的石材为主,如大理石有意大利产的大花白、米黄,希腊爵士白、雅士白及挪威红等;花岗石有美国白麻、南非黑、印度黑、印度红、印度幻彩红、巴西蓝、啡钻等名品。近年来,除过去传统进口品种外,还增加了不少新品种进口,如西班牙、埃及、土耳其、伊朗等国的石材品种,其中,以各种米黄色新品种大理石为多见。但台湾进口和使用石材最大而明显的变化还是,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台湾从中国大陆进口了大量石材,从少量荒料进口,发展到荒料、板材大批量进口,品种也越来越多,用场也愈来愈广泛。其中,以大陆沿海各省(区)产的石材品种为主,据观察,有福建的芝麻白、安溪红,广东的西丽红、阳江红、揭阳红,广西的岑溪红、三堡红,山东的石岛红、济南青等品种的花岗石;大理石有浙江的杭灰、江苏的奶油及安徽的红皖螺、广西的黑白根、河南的松香黄、木纹黄等品种。其次,祖国内地省(区)的石材,也有部分品种和一定数量进入台湾岛。在考察中,见到了山西的北岳黑、内蒙的丰镇黑和四川的三河红、米易绿、攀西蓝、豹皮花、玛瑙红及甘肃的柳园红等品种的花岗石,以及四川产的宝兴白、云南的白色和米黄色、贵州的米黄色、陕西的水晶白等品种大理石。此外,还有从大陆来的板石和各色装饰用砂岩。中国大陆石材具有品种繁多、量大质优、价廉物美及运到台湾的距离近、成本低等诸多方面的有利优势,而台湾本岛因受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和石材品种、开采环境等所限,岛内所用石材绝大部分都依赖进口。随着岛内对石材需求不断扩大,进口量不断增加,从祖国大陆进口石材必将进一步加大。一旦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大陆石材在台湾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加强。

在台湾参观后发现,不仅在现代各种建筑中,随处都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而在寺庙建筑中,更有石文化的集中体现。各大寺庙的前、中、后的宽敞场地和台阶,常以浅色(如芝麻白系列)花岗石铺就,庙门前的牌坊(或牌楼)、石狮、石墩、石碑和庙堂的础、柱、梁、匾、栏、地、壁等,也大量使用石材修造,而且大多制成精美绝伦的雕塑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圆雕的龙抱柱、线雕的花鸟、壁雕的神兽、浮雕的神灵人物等,雕刻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内容,件件石雕都栩栩如生,部分石雕饰以“金粉”,则更是熠熠生辉。有的寺庙除屋顶为琉璃建筑外,其主体几乎全用石材砌筑建造,既坚固又辉煌,可以说是一座座石文化宝库。(作者:曾广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