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卫生陶瓷概况
简介: 日本国土面积狭窄,仅37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左右。 国内陶瓷原料储藏甚少,生产陶瓷使用的能源90%以上依赖于进口。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90年代,日本以其掌握的精良科学技术,发达的陶瓷机械研制生产能力 ...
日本国土面积狭窄,仅37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左右。 国内陶瓷原料储藏甚少,生产陶瓷使用的能源90%以上依赖于进口。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90年代,日本以其掌握的精良科学技术,发达的陶瓷机械研制生产能力,高水平的生产效率与高质量的产品系列,在国际市场一直居领先位置。目前日本在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与特种陶瓷生产方面,拥有一批像TOTO(东陶)、伊奈、鸣海、诺里蒂克、京都陶瓷等世界品牌产品,长期占据国际高、中档市场,畅销不衰。本文主要介绍一下日本建筑卫生陶瓷近年来的概况。 希望对了解国际市场的企业提供技术与信息方面的参考。 (一)建筑用瓷砖 1、市场骤变产量下降 从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出现衰退,国民经济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首次遇到的红灯信号。相应地日本建筑陶瓷行业亦出现衰退与萎缩。从产品数量看,1991年日本建筑陶瓷制品中各类瓷砖产值为2162亿日元。到2000年瓷砖的产值为1297亿日元,下降幅度达40%左右。由于国内住宅建筑减少,对瓷砖需求相应缩小,仅1993年-1998年各类瓷砖下跌幅度为:外墙砖下跌25%、内墙砖下跌50%、地砖下跌14%、马赛克下跌9%合计1998年日本各类瓷砖产量仅为5691万平方米。近5、6年来,由于日本泡沫经济裂,导致市场连年不振,故对建筑陶破瓷生产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何时走出低谷,尚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日本建筑陶瓷生产以高、中档为主,所以遭受市场淘汰的产品,多数为牌子不亮的产品。另外,日本建筑住宅中习惯使用各类高档涂料作外墙及内墙装饰,故国内瓷砖消费数量受到限制,品牌产品受到的影响比较小。 近年来,由于日元升值,大大抬高了瓷砖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迫使部分企业停产、倒闭,一些经销商寻求从国外进口瓷砖,物美价廉的外国瓷砖进入日本国内市场,也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日本建筑企业依靠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与产品创新体制,正在加速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引入高新技术开发新型高档产品,谋求新的发展。 2、科技开发新品迭出 近年来,日本建筑陶瓷企业一方面掀起资产重组、合并联合的浪潮,组成强势企业集团向市场挑战;另一方面,各企业加快科技开发,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目前日本建筑陶瓷产品已实现三大突破:它们是瓷砖产品大规格化;产品设计高品位化;内墙砖一次烧成技术等。 ①产品大规格化:目前日本企业生产的大规格瓷砖为600×600、900×900品种为主。均采用干法成型技术,使用3000吨大型干式压砖机。为了满足瓷砖产品形状与规格尺寸的高精度化要求,采用将金属制模具分割为可调整的块模,以保证砖坯各部位获得相当均匀的压力,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这种升式压砖机属于当前日本最先进的成型设备。 部分瓷砖采取了湿式挤压成型机,这种高压湿式挤压成型机,也是主要用于生产大规格瓷砖。笔者1992访日本曾参观过其生产过程。湿式挤压瓷板成型机主要生产瓷质隔板,可用于室内屏风(需外加装饰)或建筑的外墙。 ②瓷砖装饰高品位化:在实现瓷砖大规格化的同时,为满足瓷砖装饰个性化与新颖化要求,装饰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如对瓷砖印花方面,应用了喷墨彩技术,翻转印花技术等快速印花设备。在减少花纹补修及确保花纹清晰状况下,使瓷砖装饰风格多样化。另外,有些瓷砖品种是采用多次成型的工艺,以使其获得仿石材纹理的装饰效果。 ③内墙砖一次烧成技术。过去,在日本生产内墙砖也是采用两次烧成方法。即先将砖坯素烧后,施釉再作二次釉烧。 为了节省能源与降低生产成本,日本实现采用一次烧成工艺制作内墙砖的技术。甚至连比较难于生产的大规格瓷砖及自施釉系列瓷砖等也都实现了采用一次烧成方法。而且一次烧成的瓷砖坯体均实现薄型化。过去厚度为8mm的大规格瓷砖,现在已仅5mm左右,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又使瓷砖产品精致、漂亮。 3、多种功能高附加值 现在日本生产的瓷砖产品正在突破过去仅限于耐用与装饰的范围,朝着多功能产品方向发展。由于将多功能开发产品的概念融入新工艺中,新功能瓷砖不断出现,用途范围逐渐扩大。如歌剧院大厅中使用的具有吸声特性、反射音响的专用音响功能瓷砖;防止电气性能及防止磁性的防静电瓷砖;供盲人、残疾人使用的磁诱导性功能瓷砖等均已开发研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并将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在瓷砖表面引入Tio2等光催化材料的荧光瓷砖;控制亲水及疏水的防污功能瓷砖;提高恢复功能使瓷砖原有功能重新履新功能瓷砖等新产品的开发,也在积极推进中。自洁性瓷砖等新功能瓷砖均已投放市场。 日本开发出的健康保健性瓷砖,可以控制湿气及调解室内空气质量,它是利用了天然原料中含有极微细的毛细孔制成,在需湿与干燥等领域用途范用很广,受到客户的青睐。 在推进建筑陶瓷生产技术创新方面,日本企业还在如何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特性、节能烧成技术、开发水热固化技术砖坯体等新技术方面,取得许多成效。这些都显示出日本陶瓷企业以创新谋求发展的姿态与未来产品的走向。 (二)陶瓷瓦 1、流光溢彩风情万种 作为东方的国度与民族,日本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极端重视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与瓦房为代表的传统居住文化,这一点给人印象颇深。在从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列车的沿途,以各种流光溢彩装饰的民居屋顶上的玻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日本陶瓷瓦生产技术发达,早在80年代中期即开发研制成功全自动琉璃瓦生产线,不仅实现了智能化与全自动无人化控制,而且把全自动生产线推销到国际市场。 现在我国江苏、广东、台湾及马来西亚,韩国都引进有日本的陶瓷瓦生产线。 日本陶瓷瓦产品品种非常丰富,从造型上有巴片、械瓦、轩瓦、袖瓦、角瓦、圆瓦、S瓦等40多个品种。釉色装饰有红、绿、黄、翠、蓝、黑等色,多为中间色,也有亚光型、无光型的釉色。瓦面装饰纹样有瑞鸟、祥兽、鱼、鹤及人物,还有雷云纹、花卉纹、水波纹、珍珠纹、树叶纹等。在使用功能与欣赏功能上都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格。日本是亚洲地区最先生产具有现代风格陶瓷瓦的国家,同时又是既重视现代化发展,又重视保存民族陶瓷文化,注重运用传统陶瓷建材美化家园,这一点曾为不少人士所称道。 2、生产集中重视改进 日本生产陶瓷瓦的企业,经过激烈竞争与淘汰,已从上百家减少到十几家。现在已集中在爱知县三洲、岛根县石川与兵库县溪路。这三大产区陶瓷瓦产品市场占有率从1990年的71%增长到近年来的83%。由于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陶瓷瓦生产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与专业化分工生产方式,产品合格率均在98%左右。 在陶瓷瓦生产工艺创新中,日本企业非常重视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如陶瓷瓦原料加工粉碎,过去采用转式粉碎机,现在已基本淘汰。现在采用的辊轴间隔仅为0.5mm的精细对轴研磨机设施,保证了泥料颗粒的更加微细与更加均匀,提高了产品质量。 日本陶瓷瓦原料,现在主要使用风化型花岗岩硬质粘土及建筑工程废土等过去从不使用的劣质原料,由此保证了全国每年使用500万吨陶瓷瓦配合原料的稳定供应,也解决了环境污染。 在陶瓷瓦烧成方面,采用单层装载宽体窑炉为主,有效高度已降至很低,能满足瓦坯通过即可。烧成时间为10-15小时,每月产量可达到80-100万片。由于烧成也实现了自动化、快速化,陶瓷瓦产品色调均匀、尺寸精度也大有提高。 产品远销到欧、美、亚洲与大洋洲各国。 最近日本国内建筑出现明显的西洋化趋势。来自欧洲的平板瓦正在取代日本的和式瓦成为市场的主流。目前,平板瓦产量已占全部瓦制品的30%左右。若按屋顶面积实际使用量换算,平板瓦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0%,发展速度很快,并有可能影响亚洲各国的陶瓷瓦企业。 3、追求绿色良性循环 为实现陶瓷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目标,日本爱知县陶瓦组合机构,围绕陶瓷瓦厂排出废物的全部循环再利用,进行了科研开发。在工厂内建有新型熟料加工车间,采用带式回转磨机将废弃的陶瓦碎块、末屑熟料粉碎成0.5mm以下,按3%比例添加到陶瓷瓦配料中,这种将生产中废弃的碎块熟料全部利用起来。这种为保护绿色作业环境的粉碎设备,每日运转8小时,每月可处理6000吨废料,采用该项变废为宝的技术,使陶瓷企业真正实现了无废物良性循环生产体系。 陶瓷瓦工厂也承担了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使其产品成为绿色产品,生产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三、卫生陶瓷 1、研制新品占领市场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卫生陶瓷制品属于纹理化装饰为主流的时代,如色釉装饰、民艺风格装饰,无光釉及仿天然石材风格装饰等先后投放市场。到90年代,日本卫生陶瓷制品进入功能化时期,如在功能上采取改变造型推动卫生洁具的消音与节水效率,在90年代后期则生产抗菌,防污等新功能卫生陶瓷洁具品种。 日本卫生陶瓷产品抗菌功能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利用氧化钛光催化机理杀菌;二是在釉料中引入氧化银抗菌元素。 防污卫生洁具制品则是在釉中引入氟,使卫生洁具表面形成超光滑与排油性的玻璃釉面,达到表面排水的性能。对于这类技术的研究,已进入其功能的可靠性、稳定性、长期性使用方面。 2、改进技术追求领先 目前日本卫生陶瓷成型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工艺,尤其是洗面器产品,已有相当多的企业使用树脂模型系列的加压成型方法。 由于卫生陶瓷制品均属大型制品。且器型很复杂,进行快速干燥仍是难题。从热效率来看,干燥炉的形式、热源及热功等循环方式需要改进。近年来围绕产品质量的提高,在热风干燥方面正在部分实现微波干燥,远红外线干燥及近红外线干燥等多种方式的混合使用。 在卫生陶瓷烧成方面,已从大型隧道窑炉转变为中型间歇式窑炉。由于陶瓷纤维作为保温绝热材料的普及使用,实现了能在几小时内完成烧成的快速烧成技术。在烧成中同时采用了辊道窑及大型梭式窑炉,可根据产品的形状、用途选择不同的烧成方法,实现了节能与烧成产品的高质量。 近年来,由于市场疲软,日本国内卫生陶瓷需求下降。 为加大市场需求,有些学者专家提出“一个家庭、两个厕所”的口号,扩大卫生陶瓷的销售。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国内住宅建设稍有起色。为满足住宅需求与部分住宅重新翻修,卫生陶瓷略有增长。其中以节电、消臭功能的温水冲洗洁具、节水型洁具使用人工大理石的洗面化妆台等产品,向高档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受到市场青睐。 3、扩大对外转移基地 当前许多日本企业更加注重提高产品档次与质量,提出将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变为价值竞争的口号。因此,卫生陶瓷制品的开发围绕着让消费者舒适、满意为中心,并充分满足生产环境的良性循环等要求。许多的日本卫生陶瓷企业对于开发新产品津津乐道、痴心追求的同时,力图将生产中心向周边国家转制,扩大在海外的投资,加快在国外投资建厂的步伐。如日本著名的卫生陶瓷企业TOTO(东陶)在北京投资兴建的合资企业,已从年产30万件,追加投资到年产60万件。 在东南亚地区,日本卫生陶瓷企业正在马来西亚等国投资兴建企业。另一方面,日本从亚洲各国进口的卫生陶瓷产品数量逐年增加,到2000年,已占到同产品国内总值的5%,今后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向,主要用于国内市场不同需求的调节。 总之,日本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在新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的运用及经营管理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各国同行业追赶的目标。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应该从中取长补短,为尽快使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在国际上登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