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建陶市场新态势
简介: 近年来,国内建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随着“东陶西进”步伐的加快,东南陶瓷强省的厂商纷纷抢滩西部寻求二次创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由此使西北建陶市场空前繁荣。近日,笔者从位于 ...
近年来,国内建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随着“东陶西进”步伐的加快,东南陶瓷强省的厂商纷纷抢滩西部寻求二次创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由此使西北建陶市场空前繁荣。近日,笔者从位于古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几家陶瓷专业市场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以来,随着陶瓷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其市场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 水晶砖需求趋缓,抛光砖引领时尚水晶地板砖由于釉面光亮如镜、图案变化多端、色彩艳丽丰富、价格低廉而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建陶市场消费主流。然而,今年以来水晶砖市场需求增速明显趋缓,个别市场内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其原因一是水晶砖价格低廉,使其成为“大路货”而渐受消费者冷落;二是水晶砖釉面易划伤、易吸污、使用寿命短;三是市场上新品迭出,尤其是受抛光砖的冲击。目前,大规格(600毫米×600毫米以上)抛光砖已成为河西走廊建陶市场新的时尚,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当属大颗粒抛光砖、金花米黄抛光砖、渗花抛光砖、“雨花石”等品种。抛光砖以亲近大自然的本色、逼真的仿石纹理、优良的内在品质和合适的价格,目前几乎占了河西走廊地砖市场60%以上的份额,成为市场主流。 外墙砖遭遇重围,仿古砖崭露头角多年来,240毫米×60毫米白色外墙砖一直是河西走廊各建筑物外墙装饰的首选品种,受到设计、建筑、施工等部门的欢迎。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型外墙装饰材料的不断涌现,外墙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河西走廊外墙装饰材料已形成了外墙砖、幕墙玻璃、铝塑板、涂料等平分秋色的格局。今年上半年,河西走廊外墙砖市场一改过去单一长条砖的局面,从福建、广东佛山等地大量涌入一种400毫米×200毫米的仿古砖。这种砖表面凹凸不平,更具有天然仿古效果,使外墙具有浓郁的古典气息和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一推出就受到众多建筑商的青睐,尤其是各类大型公共设施的高档建筑,纷纷选用仿古砖,使仿古砖在河西走廊建陶市场上崭露头角,极具市场前景。 小规格乏人问津,大规格最受青睐与全国建陶市场一样,河西走廊建陶市场也走过了一个从“小”到“大”的历程。无论是地板砖,还是内墙砖和外墙砖,消费者似乎格外青睐大规格的品种。前几年市场上流行的300毫米×300毫米、400毫米×400毫米地板砖,现在已难觅其踪。地砖500毫米×500毫米规格也开始渐遭冷落,最流行的当属600毫米×600毫米的大规格地砖。在一些大型公共设施的大厅、走廊和商场内,800毫米×800毫米地砖最具竞争优势,1000毫米以上的也不鲜见。内墙砖规格最流行的当属200毫米×300毫米水晶瓷片,过去的小瓷片已乏人问津。外墙砖的尺寸也在不断增大。这种由小变大的趋势,既是我国建陶业的发展之路,也是河西走廊消费观念走向成熟日趋理性的变化历程。 优质砖价平好卖,低档砖抛仓难销前几年,由于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素的影响,河西走廊一些居民在选购瓷砖时受贪图便宜心理的支配,往往在优等品与合格品之间徘徊不定。尤其是一些农村消费者,大量选购一些残次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建陶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消费者在选购建陶产品时,不再一味贪图便宜,更多考虑的是产品质量与款式。据笔者调查,今年上半年以来,河西走廊建陶市场上各类优等品十分畅销,除了极少数新产品价格较高外,其他品种价格都很平稳。那些质量低劣、花色陈旧的压仓货,即使价格再低,甚至以“跳楼价”抛售,也无人问津。不少厂商由此使出种种损招,或降低评选标准,或在看样时摆出优等品,发货时却以优等品包装装上一级品或合格品,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导致河西走廊建陶市场良莠混杂,质量纠纷不断。 今年以来,建陶市场的主战场不断向西推进,各种厂商在进军河西走廊市场时,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地市场变化的特点是大有裨益的。希望“东陶西进”的厂商认真调查和研究西部建陶市场特点,及时捕捉市场变化和需求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