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材料 查看内容

房地产好时光将持续2-3年

2001-7-2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69| 评论: 0

简介:  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在日前由搜房研究院举办的“中国房地产学院派成功模式运营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房地产业又迎来了继九十年代初期房地产热之后的又一轮高峰,而且至少还要持续2-3年,这也是中国房地 ...
  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在日前由搜房研究院举办的“中国房地产学院派成功模式运营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房地产业又迎来了继九十年代初期房地产热之后的又一轮高峰,而且至少还要持续2-3年,这也是中国房地产业正在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孟晓苏是经济学家厉以宁的第一个经济学博士,也是九十年代政府机构改革中较早下海的部委官员之一,他说,在过去的二十年发展过程当中,中国的房地产出现了三次高涨期,一个是八十年代初期,一个是九十年代初期,还有一个就是在现在。

  房地产正处于第三个高峰孟晓苏说,第一次高峰是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初期的第一次讲话以后,也就是在1981年有了中国房地产集团的前身,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城建开发集团,有一批企业。第二次高峰应该说是从1988年,有人说是1992年。实际上,1988年中国修改了《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由此各地在酝酿新一轮房地产高潮期。这股蕴藏的能量在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爆发出来,就形成了1992年、1993年房地产特殊的这么一段高涨期。

  第三个高涨期就是现在,应该是从1988年开始的,当时是有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大背景的。当时有些学术界人士、政界人士认为必须打压房地产热。应该说1996年中国的房地产已经降到了谷底,但是有些人判断失误,还是要打压房地产热,为什么呢?他们有一个依据,说泰国、东南亚金融风暴从泰国开始,泰国就是从房地产开始的。搞不好房地产,下一轮就是中国金融风暴的起点,但是,事实证明,他们说的是错的,幸亏国务院没有采纳这些错误的意见,还是采取了推进住宅建设的政策,刺激了住宅消费,这样带动了一轮新的住宅消费热,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孟晓苏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理由:

  第一是增长强劲。谈到增长,首先应该注意一下销售增长,最近几年房地产销售增长很快,从1996年到2000年,销售额增加了1.7倍,也就是说相当于1996年的2.7倍,从销售面积看增加了1.5倍,相当于1996年的2.5倍,从而拉动了投资,投资增长这几年也比较快,大家可以看到房地产投资1997年的时候还是负的13.5%,但是到1998年上涨13.7,1999年增长11%,2000年增长了19.5%,今年到5月份增长是17.6%。

  第二是规模。现在我国的建设规模已经居世界前列,建房总量是世界第一位。1996年以来就突破了12亿平方米,从1999年开始,每年城市建房就突破了5亿平方米。我们把这个跟国际上做一个比较,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标准,叫每千人每年竣工的房屋套数,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在房地产和住房建设方面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我国1999年和2000年每千人建成了住宅16套到16.5套,而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每年每千人建10套。城市居民的居住面积在逐年增长,使用面积已经到了14.7平方米。但是14.7平方米如果和美国人均60多平方米,欧洲国家人均45平方米,就是新加坡这样地少人多的国家,现在人均是26平方米,我们还是太少了,所以房地产还是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是房产业的拉动作用。据测算,以前认为,房地产开发投入1元能够带动1.95元的各方面的消费和产出,但实际上每1元钱的房地产投入会带动社会上2.86元的各项产出,这个叫诱发系数,这个诱发系数又叫拉动系数,拉动系数就是1:2.86.实际上就是每100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可以拉动包括采矿业,商业、煤气、电力、自来水、货物运输、仓储、社会服务业、农业、金融保险、邮电、饮食、综合技术服务等各方面的产出加起来是286亿。

  最近也有专家测算,每年GDP增长百分之七到八,房地产占了多少?现在他们测算结果是占1个点到1.5个点,我认为这个分量应该说是合适的。那么除了说到房地产增长速度带动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以外,我们还注意到虽然我国这几年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但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房地产仍然是购销两旺,价格持续上涨。全国大中小600多个城市的平均数,到今年五月份,最后成交就是每平方米的房地产包括住房和各类房地产平均价格是2368元,比去年12月份上涨了20%左右。应该说房地产这几年的价格市场是一枝独秀。

  房地产的周期性
^^^^孟晓苏说,房地产本身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产业。对于宏观经济形式的变化反映敏感,有周期性发展的规律。房地产周期有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复苏和增长阶段,第二个是繁荣阶段,第三个是瘟疫和衰退阶段,第四个是萧条阶段。我们经历了整个九十年代房地产的发展,所以对这四个阶段有比较切身的认识和体会。因为我们现在处在连续三年增长的这么一个火爆时期,由于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不少的行业人士现在不断给自己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房地产会掉下来。有人问我北京什么时候变成海南岛,我说不至于,但是可能性不是没有。所以,研究周期性理论对于我们房地产业内人士来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他说,这需要根据多方面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比如用全国房地产的销售额和投资额的增长来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房地产的周期发展和GDP的增长有着相互呼应的关系。现在我们国家房地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有人担心我们目前这个时期会不会发展过热,从目前这个市场容量、购销两旺这个形势看,我和国家统计局的权威人士曾经探讨过,我们都认为全国的房地产的高涨期还应该有两到三年的好时候,也就是说这个高涨期应该是五到六年这么一个时期。为什么作出这么一个预言呢?一方面因为它是需求拉动,不是投资拉动;第二方面是基础坚实,不是增长乏力;第三方面是理性发展,不是盲目发展。

  外资迟早会进入房地产
^^^^孟晓苏说,今后有不少东西需要从国外引入,特别是房地产中介业、服务业里边的一些关键行业。但是为什么在需要外资进来的时候,在房地产这么火爆的时候,外资不进来反而退呢?第一,1994年到1997年中国的房地产急剧下滑,不光是吓退了中国的开发商,也吓坏了外资,主要是政策不稳;第二,美国的纳斯达克股票火爆,虚假繁荣,有不少资金从东南亚流到了美国,加入纳斯达克市场,当然,他们错过了中国蓬勃发展的三年房地产发展的好形势,与赚钱的好机会失之交臂;第三,汇率风险问题。但是,千万别对引进外资失去信心,因为毕竟现在国外的基金经理们也没事可做,到纳斯达克上市现在赔钱,搞传统产业也不牢靠,年初我们就分析,可能下半年(他们)开始做中国的房地产股了,所以我们对引入外资还需要有信心,当然这也要靠我们自己去做。

  房地产企业需要规模
^^^^孟晓苏说,目前我们国家的房地产企业正处在一个成长阶段,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比较落后,真正有实力高素质的企业还比较少,而且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竞争力比较弱。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尽快提高我们企业的素质。总体来说,有三个字概括现有的开发企业状况,25000多家企业总体状况是小、散、差。从企业的资质上说,二级企业和一级企业加起来也就不到14%,大部分是三级企业和三级以下的企业,什么是三级以下的企业?那就是没资质的企业。和香港80%的房屋是由十大开发公司开发的不同的是,我们内地70%的房屋是由三级和三级以下的企业开发的,这也就是现在房屋的质量比较差,老百姓投诉不断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孟晓苏说,解决这些问题,重要的要实行房地产企业的资产重组,房地产业要有小企业,小企业发展、小企业活跃是房地产领域里不可缺少的,今后也会长期存在。但是也需要大企业,目前中国是规模化不够,我们正处在以量的需求为主的开发阶段,而不像美国那种饱和的社会主要是去搞流通,以量的需求为主的萧条阶段是需要开发规模的。总体来说,房地产企业需要规模,而规模化是需要积极推进的。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