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平板玻璃价格走势、项目建设及市场前景
简介:一、上半年基本情况和价格走势 (一)、基本情况 2000年平板玻璃总产量1.82亿重量箱, 国内市场需求1.75亿重量箱,加上部分出口,产销基本平衡。全行业实现净盈利1.6亿元。今年上半年,由于新投产2条浮法玻 ...
一、上半年基本情况和价格走势 (一)、基本情况 2000年平板玻璃总产量1.82亿重量箱, 国内市场需求1.75亿重量箱,加上部分出口,产销基本平衡。全行业实现净盈利1.6亿元。今年上半年,由于新投产2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和去年下半年投产的8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发挥生产能力,新增生产能力约1900万重量箱。导致产量快速增长,企业库存增大,市场价格下滑,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再加上原材料涨价,部分企业又开始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边缘。据统计今年1-5月份, 我国平板玻璃累计完成产量8103万重量箱,比上年同期增长16.99%,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0.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实现利润只有2.38亿元,仅仅为上年同期的38.4%。 (二)、上半年价格走势 今年一季度,由于各地玻璃联合体的联手造市和各企业的遥相呼应,大部分地区销售价格稳定。东北地区因冬季已过,进入施工期出现了二月份销量和价格走高的小高潮,各厂库存较少, 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趋势。4mm浮法玻璃市场批发价格由16元/平方米上涨到18元/平方米。南方大部分地区受春节的影响,二月份价格较低,三月份开始回升,每重箱上涨2元左右。 但好景不长,上涨不到一个月,受大气候的影响,从南到北,市场价格一反常态,出现逐渐下跌现象。三月末东北地区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一轮玻璃价格下跌风潮,价格基本回到一月份水平。到四月中旬出现了全行业玻璃价格下跌,部分企业4mm玻璃出厂价每平方米下降到13.5元。 今年六月份价格比去年同期每重箱下降12元,导致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1、受资金周转、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今年二月份,东北地区由于受厂家联手造市和经销商囤货投机炒作的影响,玻璃销售出现短暂的小高潮。但市场并没有完全启动,购买玻璃的用户主要是门窗加工厂和春节过后开张的玻璃店,这些有限的市场需求量购买完成后,并没有下一批玻璃用户购买高潮的到来,形成了三月份有价无市的低迷现象。四月份部分经销商为了资金周转,开始降价出售玻璃,随即形成了多米诺骨牌现象,造成整个市场价格下跌。再加上南方进入梅雨季节和夏收季节的到来,大经销商不敢囤货,所以都急于把手中的玻璃出手,更加剧了价格的下跌。 2、产量增速过快,市场销量的增长低于产量的增速。 今年一季度,平板玻璃累计生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6.6%, 累计销售率为94.15%,比上年同期增长3.28%,与产量增长速度相比,低了13个百分点。产量增长过快,而市场销售量的增长不能保持与产量同步增长,企业库存逐渐增加,销售压力也越来越大,各厂家在销售上都有自己的高招,但最见效的就是低价销售。进入五月份,部分企业开始大幅度降价, 到六月上旬, 部分企业浮法玻璃出厂价降到每重箱53.8元。 3、新建项目增多,重复建设严重,市场出现恐慌。 进入第二季度市场需求增加,应是上半年销售旺季,但由于新建2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投产和预计下半年还有1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即将投产,玻璃经销商不敢存货,部分用户持币观望,各生产企业库存增加感到压力巨大,价格开始下滑。 4月20日,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对平板玻璃建设项目进行清理的紧急通知》后,产生了积极效果,价格下滑得到遏制,部分地区价格有所上涨。进入五月份各方面对重复建设的说法很多,国家对违规企业没有一个明确的处理意见,对市场需求也没有一个权威部门作出准确的预测。而现在的经销商,已不是昔日跟着感觉走,被动的适应市场变化的小老板,他们随时随地的收集市场与工厂的信息进行分析,在市场决策方面,已经走在企业的前面。当他们看到重复建设严重,市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他们决不存货,从而导致了部分企业库存爆满的“血栓”现象。企业为减少库存不得不降价销售。 二 项目建设情况 截止目前,全国已有71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平板玻璃总生产能力达2.19亿重量箱,占世界第一位。从生产能力来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平板玻璃生产大国,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28%。但从总体技术水平来看,我国还不是平板玻璃生产强国。在总生产能力中有30%是采用发达国家已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 在现有71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中只有8条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建成的生产线达到国际水平,其余除个别采用“洛阳浮法技术”接近国际水平外,绝大多数生产线技术水平较低。 2000年平板玻璃市场价格稳步回升,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又开始筹建浮法玻璃生产线。目前已建未投产、在建和筹建有30条浮法生产线,加上现有的71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我国将拥有101条浮法玻璃生产线, 再加上无法统计到的小平拉改建格法生产线,平板玻璃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全行业将面临又一次盲目过热的发展,将再次出现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 根据对最近情况的分析汇总,1999年以来平板玻璃已建成投产、在建和筹建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39条,项目总生产能力近7900万重量箱,涉及35家企业。 目前我国平板玻璃项目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平板玻璃在总量过剩的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短缺。总量上看,目前国内平板玻璃市场已供大于求,如果在建和筹建的3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全部集中在2-3年内投产市场供应将远远超过需求。相反占生产能力只有10%的高档优质浮法玻璃还不能满足国内加工玻璃市场的需求,特别是超薄超厚优质浮法玻璃目前还不能生产。 2、 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能耗高,产品质量差,自动化水平低。在建的3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只有个别几条投资7-10亿元能生产市场需要的优质产品,大部分仍是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3、 企业平均规模小,生产线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现有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约230家, 平均规模只有93万重量箱。而全国现有的71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尤其是个别省、市显得过于集中,如张家港市就有4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且还有2条在建,秦皇岛市、洛阳市各有6条浮法玻璃生产线。 相反,我国西部地区浮法玻璃生产线却很少,陕西省和新疆自治区还没有浮法玻璃生产线。 玻璃行业新一轮投资热的直接原因是利益驱动,但市场经济转型期宏观调控手段弱化,企业散、乱、小也是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已走向市场,企业投资出现多元化,有银行贷款,有职工集资,有企业自筹,企业的投资决策权掌握在企业本身。而个别投资咨询机构为了自身利益,所做项目可行性分析往往不切合实际,这就容易造成企业决策出现较大的盲目性,造成谁有钱谁就上项目的混乱局面。 三、市场前景分析及对策与建议 (一) 市场前景分析 根据“十五” 规划,在未来5年内我国GDP增速将在7-8%之间,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 水平,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我们分析平板玻璃需求增长率也将保持在5-8%之间。 1、建筑用平板玻璃需求量将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城镇住宅平均每年将新增3.35亿平方米,新房的建设和旧房的翻新需要大批玻璃,如果以每平方米建筑需要0.35平方米玻璃计算,每年仅城镇新增住宅就需要1.1725亿平方米玻璃(合2931万重量箱)。随着建筑设计中采光面积的不断增大和玻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作装饰材料以及安全玻璃和中空玻璃使用范围的扩大,平板玻璃需求量将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根据专家们依据去年玻璃市场供需状况和相关产业发展变化情况分析预测,全社会近三年玻璃需求情况见下表: 我国玻璃需求预测 ┏━━━━━━━━┳━━━━━━━━━━┓ ┃ 年 份 ┃ 需求量(万重箱) ┃ ┣━━━━━━━━╋━━━━━━━━━━┫ ┃ 2001年 ┃ 17950-19550 ┃ ┠────────╂──────────┨ ┃ 2002年 ┃ 19340-21060 ┃ ┠────────╂──────────┨ ┃ 2003年 ┃ 20780-22600 ┃ ┗━━━━━━━━┻━━━━━━━━━━┛ 2、 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的发展给平板玻璃带来了较大的市场。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势头,2000年汽车玻璃用量2498万平方米,随着汽车各种功能的完善,玻璃的使用面积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预计到2010年,我国对汽车玻璃的需求量为7723万平方米。电子工业目前发展较快,超薄玻璃的需求量将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预计对电子工业超薄玻璃的需求量达1600万平方米。如果加上医用和工业仪表等方面用的超薄玻璃,这个数字还将大得多。 3、行业法规、规定等产业政策对平板玻璃行业的影响。 最近,北京市建委、市规划委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建筑工程安全玻璃使用规定》的通知,对以玻璃作为建筑材料的建筑工程部位必须设计使用安全玻璃做了硬性规定。加之上海、广州、厦门等城市已强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使用安全玻璃,这些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将有效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也将刺激玻璃的需求。 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真空玻璃等在建筑上应用具有极其优良的节能、隔音、安全效果,已被越来越重视。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政府部门实施了强制法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也正在借鉴国外的做法。如果制定节能型玻璃产品的强制应用法规,将大大提高玻璃的需求量。 (二)、下半年市场预测 国家经贸委对平板玻璃建设项目进行的清理将对平板玻璃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清理力度多大,处理措施如何,下一步如何控制总量,这对下半年市场会产生较大影响。如能控制、处理好这些重复建设的新线,预计下半年价格呈增长趋势。我们预测下半年总的形式为: 产量增幅回落,市场需求增长,供大于求矛盾缓和,价格走势稳中有升,企业盈利趋于稳定。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平板玻璃行业管理力度。 今后平板玻璃建设项目不分规模大小、企业性质、资金来源一律按项目性质分别上报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审批,重大项目报国务院审批。对建成未投产、在建和筹建的项目由政府部门委托协会或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分类进行处理,按照供需基本平衡和供略大于求的原则逐步安排新增生产能力。对已投产的违规项目进行通报批评,建议主管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情节严重的就地免职。所有银行均不得为违规项目提供贷款,证券机构严格控制其上市融资。 2、 加速平板玻璃行业的兼并联合,尽快形成几个大型玻璃集团。 为迎接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 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建议以债转股为纽带,由各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牵头,加速现有国有及国有控股玻璃企业重组,重点支持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和上海耀华皮尔金顿公司的发展壮大,为这些企业的兼并联合提供政策、税收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3、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加产品品种。 要尽快强制淘汰工艺落后的小平拉生产线和没有改造能力的垂直引上生产线,并严格限制一般水平的浮法生产线的建设,鼓励发展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的高技术含量的功能浮法玻璃产品,加大对现有平板玻璃生产线的技改力度,提高产品档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