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唱响调整结构主旋律
简介:^^^^建材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材料工业,其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三大门类。日前,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建材工业“十五”规划》,提出建材工业必须继续实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进一步 ...
^^^^建材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材料工业,其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三大门类。日前,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建材工业“十五”规划》,提出建材工业必须继续实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行业“由大变强和靠新出强”的历史性跨越。 调整结构是“十五”期间建材工业的主旋律,包括建材工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和优化。 “十五”期间,拉动建材产品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投资规模将有大幅增长;住宅产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住房的改善,对高品质、多功能的绿色建材产品,以及工厂化系统集成住宅产品的需求将有较快增长;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水利枢纽,一批大型水库建设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龙滩、小湾、水布垭、构皮滩、公伯峡、三板溪等水电站,青藏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西南、西北进出境铁路,20万公里“五纵七横”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军工、汽车、信息、石化等相关产业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从主要产品需求分析看,传统建材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需求总量保持相对稳定。预计2005年,水泥总需求将维持在现有水平,而可配制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水泥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平板玻璃总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其中能够替代进口和满足加工玻璃要求的优质浮法玻璃需求明显增加。建筑卫生陶瓷需求变化的趋势是低档产品的市场不断缩小,中高档产品将适度增长,可替代进口的高档卫生陶瓷和节水型卫生陶瓷的需求将有明显增长。新型建材、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主要产品需求将有较大增长。 建材工业今后五年的发展方针,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节能、节地、节水、利废和环保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及产品,控制总量,加大落后技术和产品的淘汰力度,推进企业资产重组,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搞活中小企业,促进建材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今后五年,建材工业的增加值预期将年均增长7%~8%。具体的结构调整目标为: 产品结构调整目标:到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1.2亿~1 .3亿吨,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20%,特种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3%,水泥散装率达到30%;浮法玻璃产量达到1.6亿重量箱,占玻璃总产量的比重为80%以上;新型墙体材料产量3000亿块标准砖,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比重为40%;池窑拉丝玻璃纤维产量达到23万吨,占玻璃纤维总产量的比重为60%;玻璃钢机械化成型率为40%以上。 技术结构调整目标: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取得明显进展,新增生产能力技术装备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2000 ~5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与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发展日产8000吨以上的超大型水泥生产线,形成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体系。全面提高“洛阳浮法”玻璃技术水平,实现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重大突破,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玻璃加工技术装备及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引进年产2万~3万吨规模的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装备以及电子级玻纤布生产技术,使行业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墙体材料技术与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组织结构调整目标:到“十五”末期,水泥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由目前的年产10万吨提高到25万吨,前10家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由5%提高到17%;玻璃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达到300万重量箱以上,前10家玻璃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50%;前4家玻璃纤维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 60%以上。 能源利用和环保目标: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环保达标。到2005 年,主要建材产品的平均能耗降低20%。全行业节能1900万吨标煤,减少粉尘排放210万吨。 《规划》还制定了该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 ——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一是扶持大企业集团发展,优化水泥工业生产布局;二是改造一批重点企业,带动水泥工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三是重视和加强环境保护。 ——发展新型建材,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一是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快速发展;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品;三是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与配套能力。 ——全面提高“洛阳浮法”技术水平。一是提高技术水平,发展优质浮法玻璃;二是开发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三是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生产集中度。 ——加快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化进程。一是发展池窑拉丝玻璃纤维,实现生产技术和装备的重大突破;二是开发新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 ——发展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扩大出口创汇。 ——优化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结构。一是发展新型工艺技术,增加建筑陶瓷花色品种;二是以节水为中心,提高卫生陶瓷档次和配套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