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抗震防灾 查看内容

城市防灾减灾建材要跟上

2001-6-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55| 评论: 0

摘要: ^^^^我国城市潜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隐患威胁。“全国46%的城市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分布在烈度Ⅶ度及Ⅶ度以上的地震区”,“有1/3城市处在可能从地球上消失的危险地带,钢城攀枝花就位于45度大斜坡上,科学家考证这种 ...

^^^^我国城市潜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隐患威胁。“全国46%的城市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分布在烈度Ⅶ度及Ⅶ度以上的地震区”,“有1/3城市处在可能从地球上消失的危险地带,钢城攀枝花就位于45度大斜坡上,科学家考证这种斜坡有百分之六七十会出现大滑坡”,“重庆、南京、贵阳、青岛……都有这种可能性存在”。我国有200座城市防洪标准太低,使“全国近1/3城市不同程度遭过洪水‘浸泡’”,仅“1996年因水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2200亿元”,且每年又因缺水而损失产值 1200亿元以上。

  还有城市的人造灾祸也不容忽视。据统计,“全国67%城市用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用地‘弹性系数’超过合理限度1.12倍”,仅“广东省广州、珠海、佛山等12座城市近10年间人为造成水土流失475平方公里,深圳水土流失面积达185平方公里”;“太原一次暴雨曾使城区淤沙1米厚,造成60人死亡和2.86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这些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新世纪城市发展中防灾减灾工作已是刻不容缓。

  城市防灾的新任务还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度,减少事故隐患。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明述、吴中伟为项目负责人、历时两年完成的咨询报告《我国重要混凝土构筑物失效、破坏、修复与防治》中指出: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水泥产量1996年就达4.8亿吨,超过世界总产量的1/3,我国建筑规模和发展速度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重大混凝土工程,在远低于设计寿命期内就发生严重破坏,必须大修或重建,有的甚至3~5年就需要彻底更换,损失是严重的。

  延长重大混凝土工程寿命,将大幅度降低水泥、钢材的消耗量,对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该咨询组以“京津地区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调查研究及延长寿命的对策”为重点,以期以点带面,推动对重大工程耐久性的重视。调查显示:京津地区建筑物及采用某地原料所生产构件的损坏情况一般都比较严重,而其他城市的一些桥梁到目前仍然完好,未见到比北京三元桥(盖梁开梁,已加固)和天津八里台立交桥(墩柱开裂)更为严重的破坏现象,这主要是混凝土原料来源和成分不同所致。据分析,引起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为因素,如设计不当、管理不善、施工质量差;二是环境因素,如冻融循环、化学腐蚀、超负荷使用等;三是原材料材质因素,如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一般来说,前两个因素是外因,可以补救;而第三个因素是内因,所造成的破坏目前还无药可治,尤其是碱集料反应,破坏范围大、损坏重,反应发生过程比较缓慢,其危害性往往不易被觉察,被喻为混凝土 “癌症”。碱集料反应是指水泥或环境中的碱与集料——砂、石中的某些有害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和破坏,并诱发其他因素起破坏作用。发生碱集料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水泥含碱量高、集料有活性以及加入超量的含碱外加剂,如早强剂和防冻剂。

  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并强调城市防灾、环保管理的法治化,加强规划设计的时间约束意识,强化城市防灾的总体观及战略观,探索一条更有效的城市安全保障的发展之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