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助推安徽合肥经济大发展
合肥市统计局近日发布前三季度合肥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对比情况,尽管目前合肥与“标兵城市”还有一定差距,不断强化工业、改善投资、拉动内需将推动合肥经济大发展。 追赶“标兵”需努力 如今,合肥投资、工业拉动型经济格局比较明显,在今后一段时间,投资与工业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合肥的GDP总量位居省会城市第14位。市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西安、长春、哈尔滨、石家庄、福州等兄弟城市,是合肥在新阶段加快发展的“标兵”。 据了解,福州、西安和长春市工业企业规模化发展优势显着,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合肥汽车、装备制造、家电等支柱产业总产值已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近半壁江山,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9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47家,数量上比西安、长春有明显优势,但从产销率和经济效益看,合肥工业尚需努力。统计部门分析,尽管近年来合肥工业整体实力显着提升,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仍然偏小、经济效益有待优化。“合肥必须加快推动工业规模化发展,在抓好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培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整个工业结构上水平。”统计局有关人士分析说。 优化结构把好投资关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目前在省会城市中,合肥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总量大、增长快的态势,但分产业看,投资结构还有待优化。 统计部门建议,合肥农业可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特色产业招商,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第三产业可依托相关部门研究不断创新的居民服务方式,出台促进餐饮、修理和家庭服务等居民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消费“马车”要加速奔跑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合肥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与兄弟城市相比,消费水平差距犹存。 市统计局相关人士建议,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衣、食、住、行等基础性消费在整个消费性支出中将保持较高比重。拉动居民消费首先在于引导基础性消费,在政府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支出的引领作用、努力加大财政公共民生支出力度的同时,民间资本也要以点带面,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优化购物环境,活跃消费市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