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罗庄区域经济漂亮转身
面对服务业发展短腿的局面,罗庄区实行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积极打造特色商贸区,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据吴昌力介绍,今年,罗庄区将坚持做好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三篇文章,进一步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驱车沿滨河大道沂河路以南行驶,可以看到亚太明珠、青啤文化广场、海纳曦园、沂蒙乐园等聚集的滨河文化产业园、湿地公园、花卉博览园项目,正日益彰显罗庄文化旅游休闲品牌特色;沿沂河路自东往西走,深莞城、鲁南花卉市场、国际商贸城、豪德光彩贸易广场、汽贸城等众多商贸物流产业项目或正在开足马力建设,或已成重要区域龙头;沿通达路罗庄段由北往南,名嘉购物广场、江泉国际等商业地产开发让人眼前一亮…… 进入“南工”重地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以现代商贸物流和休闲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特色服务业迅速崛起,各类服务业项目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名嘉购物广场总投资30亿元,深莞城总投资28亿元,沂蒙乐园总投资20亿元,国际商贸城总投资10亿元……我们的服务业项目个头大、带动辐射力强。这一批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叫得响的大项目、好项目,将推动服务业向高层次、特色化发展,大大改变单纯靠工业项目支撑罗庄区域经济的局面。”罗庄区委书记王行华说。 面对服务业发展短腿的局面,罗庄区实行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积极打造特色商贸区,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近年来,罗庄区的发展活力明显提升,总体产业结构不断改善,最明显的就是服务业发展成就突出。‘十一五’期间,全区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56:70.78:25.66调整为2010年的2:68:30,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4.34个百分点。”王行华告诉记者,“2010年,全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 68.5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5年间年均增长21%。全力发展服务业,成为罗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特色服务业,将成为罗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该区发改局副局长刘夫庆认为,特色服务业是罗庄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该区将按照“承接转移、错位发展、快速生成、特色鲜明”的思路,打造特色服务业聚集区。着力发展商贸业,围绕“沂河路、通达南路、滨河大道”3个十公里经济带,发展完善“汽贸城、物流城、陶瓷城、花卉城、国际商贸城、深莞城”6个特色城建设;扶持发展新兴服务业,支持文化旅游业。今年计划开工服务业项目19个,完成投资66亿元。从今年起,服务业每年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十二五”末,使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49:40,实现罗庄区域经济由工业主导型向工商复合型的质变跃升。 新型工业化,让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在现代服务业逐步繁荣崛起的同时,罗庄区积极推进传统工业经济的转型提升步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改变不合理的工业结构,为罗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近年来,罗庄区坚持以项目促调整、以项目促转型,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投资6.6亿元的盛泉油脂二期、投资3.2亿元的中玻蓝星玻璃第一条生产线、投资1.5亿元的临钢和江鑫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等项目均已顺利完工,投资20亿元的盛阳不锈钢、投资5亿元的罗欣药业扩建一期、投资30亿元的华能热电联产、投资20亿元的临钢四期精钢平衡等项目即将建成。“这些项目使我区钢铁、焦化、陶瓷三大传统产业的集中度和企业单体竞争力大幅提高。同时,我区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战略型产业,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新兴产业、环保产业、高新产业,以投资结构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增量优化推动存量升级。”该区常务副区长吴昌力说。 据吴昌力介绍,今年,罗庄区将坚持做好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三篇文章,进一步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搞好招商引资,紧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抓手”。该区将坚持一把手工程、一票否决、一套严格的奖惩机制“三个一”制度,瞄准南资北移,瞄准落户老板,瞄准产业拓展,着眼“三大”(大品牌、大企业、大财团)、“三型”(环保型、循环型、集群型),全力抓引进、抓要素破解、抓落地、抓服务,营造全民招商、全民创业的格局,年内完成招商引资50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加快园区建设,搭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起跳台”。实施罗庄工业园西扩工程,推进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吸纳能力和管理水平,全力打造罗庄大项目、好项目集聚的最佳平台。南部循环经济示范园,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完善园区路网基本框架,健全园区功能配套设施,增强聚集资本要素能力,努力把其培育成罗庄经济的“大特区”、产业集群的“孵化器”。 “五地一城”,魅力新罗庄建宜居佳区 罗庄区明确,整个“十二五”期间,无论是发展服务业,还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将以骨干企业集团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把罗庄建设成为全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品牌农业实验基地、特色服务业发展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自主创新培育基地和宜商宜居宜发展的生态模范城,逐步实现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形成区域经济竞争新优势。 吴昌力解释说,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使罗庄工业经济整体上有新的提升和突破,成为在鲁南苏北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品牌农业实验基地,让全区6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市优、省优、国优农产品均实现大的突破;建设特色服务业发展基地,实现罗庄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转型、质态提升,成为鲁南苏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特色服务业中心;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设自主创新培育基地,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增强政府服务功能,优化政策环境。五个基地建设,让三产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实现罗庄区域发展的转型升级,使罗庄区成为一座既适合干事创业又适合休闲居住的生态城、魅力城,使罗庄成为“大临沂、新临沂”建设的主力军、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王行华信心满怀地表示,“十二五”期间,罗庄区经济总量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到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总量达到470亿元,综合竞争力争取进入全省先进县区行列。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罗庄区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集中财力支持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让辖区居民充分享受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