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访谈 查看内容

曾柏庭:以结构为出发,逐步落实建筑之路的企图心

2015-1-2 19:3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965| 评论: 0

简介:  以「 台南一中体育馆 」入围的 曾柏庭 ,其实有位同样是建筑师的父亲,从小耳濡目染之下,让他从未怀疑过自己就是要走向建筑的道路。接受美国大学扎实的基础训练,曾柏庭直言这对他的影响,就是深深对结构着迷, ...

  以「台南一中体育馆」入围的曾柏庭,其实有位同样是建筑师的父亲,从小耳濡目染之下,让他从未怀疑过自己就是要走向建筑的道路。接受美国大学扎实的基础训练,曾柏庭直言这对他的影响,就是深深对结构着迷,透过本次入围的作品,更可以清楚看到他对于「建筑即结构、结构即建筑」这样的理念,清晰明确地落实在他的建筑创作裡。

  回到台湾后,他成立事务所,初期一样面临无人脉,因而度过一段苦无案源的惨澹时期。不过他一试再试,最后拿到开业后的第一个案子,即是「台南一中体育馆」。这段创业初期的艰辛、实际施工后的困难,与一路来对于建筑意义的追求,透过这次的专访,让我们一同对这位新锐有更多的认识吧!

  建筑作品总习于透过媒体宣传或是杂誌登载,得以让我们看见光鲜亮丽的空间型态,然而在其背后,或许是建筑家经歷一连串焦头烂额的遭遇,才能累积出更成熟的经验来创造作品。当今年轻或年迈的建筑家们,多数也曾经歷过这般艰苦的洗礼。

台湾

  入围今年ADA新锐建筑奖的曾柏庭,他所负责的Q-LAB台北事务所成立至今有7年光景,员工人数却已接近25人,对于自立门户的国内年轻建筑家来说,这算是规模不小的公司,然而他的事务所成长过程并非一路顺遂,成立初期也曾陷入几乎没有任何设计委託案的困境,直到透过竞图取得「台南一中体育馆」这件设计案,才真正开启属于他事务所的第一件建筑作品。

  曾柏庭在美国求学时,受的建筑教育多是以逻辑理性为主的思考训练,然而在经歷几次旅行之后,逐渐体悟到建筑之于人们精神层面的重要性,因此他谈到了自己对于建筑创作的未来期许:「当初在设计台南一中体育馆时,理性多于感性,不太考虑时空的转换或人的使用,后来设计乌来立体停车场,我已经不把它当作停车场来设计,而是作为隐藏在深山中的雕塑品或博物馆,但是我觉得现在还没有机会做到充满诗意,或让精神层面昇华的建筑,我很期待那件事情的发生。」

  当我们回头来看台南一中体育馆,这件象徵曾柏庭开启事务所执业生涯的起点作品,听闻他在公司经营上的各种心路歷程,或许这些看似艰辛却也甜美的故事,可以成为年轻建筑人在未来投入实践理想的路途上,其中一种奋斗的範本。

收藏 邀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