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建筑与“风水”学说的关联性
(浙江大学 建工学院,作者:耿雪玉 杭州310027) 摘 要:持续发展建筑是近年来建筑界讨论的热点,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代表了持续发展建筑的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意义,是持续发展建筑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在我国“风水”学说由来已久,这一学说也并非全是迷信。已被实践和理论证明它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现在就“风水”学说、生态建筑从哲学的角度对它的关联性进行了论述,并对生态建筑的未来做了展望。 关键词:风水 生态建筑 可持续发展 人居环境 21世纪是人体科学和生物科学成为领先科学的时代。对于建筑这方面来说也是这样的,这是时代赋予建筑四维特征后科学时期的概念[,从物理学转向其他科学,直接影响到对建筑各要素,如空间形态、材料的研究。建筑理论不仅是研究日照、地耐力之类的问题,而且是研究诸如人与宇宙间能量的交换,更多地吸收宇宙能量,以及如何减少甚至避免对建筑和人的不利影响等问题。众所周知,传统建筑大都围绕“能源廉价”原则设计,这样的建筑在能源利用效率上很低,导致城市中产生大量的污染。在如今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体现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生态建筑”研究也就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生态建筑的诞生,标志着世界建筑业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这一革命以有益生态、有益健康、节省能源、方便工作和生活为宗旨,对建筑业的设计、材料、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关于生态建筑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深刻的研究,这就是民间说的“风水”。 1.风水学说与生态建筑的关系 在我国,很早以来就流传着“风水”这一名词。什么是风水呢?《风水探源》一书中是这样说的: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是一种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满足的地形条件。新西兰学者尹弘基是颇有名气的研究风水术的专家,他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上撰文说,风水是为找寻建筑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生态建筑主要是指按照生态平衡的原理,使人工建筑环境及其所在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产生的一个相对稳定的互为依存与循环的新型建筑。它要求建筑师以生态的意识来指导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保护自然植被、原生土壤等,即建筑师不仅要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小环境,也要为人们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的大环境。这恰恰与“风水”学说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风水反映的是生态建筑的思想在中国古代自然观的一种反映。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就强调:“天有九星,地有九宫”的格构模式。中国较早的《黄帝宅经》提出“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住宅,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将人与自然统一于整体。中国建筑的意境是浪漫的,祟尚自然的,科学的。《诗经》中所写的“秩秩斯于,幽幽南山”描述了王宫靠近洞水,面对青山的美妙意境。杜甫就曾写下“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这更加抒发了中国建筑网罗天地,饮吸山川的空间意识和胸怀。古代的风水学说反映了古人对天、地、人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建筑观。古人在建造之初首先探求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构成,然后选择有利地形而建筑和谐的居住环境,使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效果。在现代风水学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自然界的超微离子和磁场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正负影响,并且认为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会对人体的超微离子和磁场产生作用,这些能量也随着环境不断改变,随着人体自身的场态信息的改变而改变。这些信息能量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思维敏捷、健康长寿,也可以使人思维迟钝、神经恍惚。 “风水”就是在地基、居所布局基础上增加某种信息符号,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要求。在人的一生中,人体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对自然电磁波变化的反映,必然伴有一些物理和化学现象。现代风水学,不过是探求人类选择、规划、建造、布置自己宅居、商务、生产、办公、旅游、娱乐等活动场所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旨在探索调整、优化建筑信息、自然信息、人体信息并使之和谐共振的科学方法。“风水”的宗旨就是理气,即寻找生气。而有生气的地方应该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营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生态建筑学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风水学则加进了感官心理因素,难怪当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人,偶尔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时惊讶地发现: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理论,竞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理论产生了历史共鸣。这是因为人们居住环境的场地信息与人体信息也确实是有一定联系的。当信息场和人体信息和谐共振就是“风水”的真正含义,其科学的一面。从另一角度说,医学其实也是调节人体信息与自然信息和谐共振的一种方法。医学从调整人体生命信息入手,风水则从调整自然信息入手。从命理上讲每个生命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命格”。人体信息的阐述就是:每个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生命信息、能量及不同的组合结构,当同自然信息协调同步,即达成共振效应――风水。全息论、生物钟、微波技术等信息场的出现,正为我们揭去风水学那层神秘面纱。睡觉的方向就是人体信息适应磁场信息的最普通方式。美丽的花卉植物使人心情愉悦就是自然信息对人体信息的最普遍调节方式。国家的政策到位,人民的观念到位(二者本身就是能量信息)是社会信息和群体信息的共振。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场。当我们来到北京的故宫、苏杭的园林,会为它的雕梁画柱、金碧辉煌而神驰暇往,当我们遇到寸草不生、狂风恶沙之地会选择避而远之。山清水秀、避风向阳,会让人神情愉悦;流水潺潺、草木欣欣,会使人留恋忘返;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会使人心旷神怕......这些也都是环境景观对人类产生的种种物理、生理、心理效应。这一切会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敏捷,创造灵感格外活跃的现代风水学的使命就是将传统风水中的朴素真理,与现代环境景观学互相嫁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