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二五”土地整治工作思路和设想
摘要: 通过多年的努力,土地整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继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后,省政府又颁 ...
通过多年的努力,土地整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继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后,省政府又颁布实施《湖北省土地整治管理办法》,为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土地整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我省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到2030年,我省将实施土地整治5000万亩,全面完成基本农田整治任务,建设一批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 围绕这个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省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和示范区为重点,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联动推进,努力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结合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建设,全面实施七个层面的土地整治工作,力争完成1300万亩土地整治目标任务。一是实施粮食主产区产能建设工程。在国家确定的33个粮食增产核心县(市、区)和省政府确定的46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围绕全省增加100亿斤粮食产能目标,实施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打造粮食产能核心区。二是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以整乡整村推进,全域综合整治为抓手,创新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等政策,实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到2012年完成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总建设规模352万亩,投资61亿元。三是实施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到2014年,全面完成汉江沿线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总规模461万亩,投入资金77亿元。四是实施血防“兴地灭螺”工程。在血吸虫病疫区,每年安排实施40万亩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兴建灭螺设施,达到抑螺、灭螺,改善重疫区农民生存环境的目的。五是实施脱贫奔小康土地整治工程。到2014年,在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每年各安排1亿元规模的土地整治项目,促进试点县市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六是继续实施低丘岗改造项目。“十二五”期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力争再完成低丘岗地改造300万亩。七是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竹房城镇带、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整治工程,促进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上述目标,推进全省土地整治工作深入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土地整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一是落实各级政府土地整治责任,把土地整治工作作为政府耕地保护目标重要内容加强检查考核。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三是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四是认真落实廉政建设各项措施,从源头预防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打造土地整治阳光工程。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