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上海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兴建于清宣统年间 功德碑等建筑被确认

2013-8-16 09:0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39| 评论: 0

摘要: 云贵会馆1931年镌刻的捐资碑。碑文涉及云贵会馆建成后云贵同乡陆续捐资的情况 从大殿廊檐墀头,可见当年该会馆的辉煌   在对天津云贵会馆遗址的调查中,河北区政协文史委有关人士日前发现了部分残存建筑 ...


云贵会馆1931年镌刻的捐资碑。碑文涉及云贵会馆建成后云贵同乡陆续捐资的情况


从大殿廊檐墀头,可见当年该会馆的辉煌

  在对天津云贵会馆遗址的调查中,河北区政协文史委有关人士日前发现了部分残存建筑和一通功德碑。天津云贵会馆是百年前天津与云南、贵州两省交流的历史见证,此次发现让这段历史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文史委日前对位于宇纬路五马路一带的原天津云贵会馆遗址进行调查时,对部分残存建筑进行了确认。遗址中,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块石碑,该碑长近2米,宽近1.5米,背面粗糙,估计原应镶在墙中。根据碑文判断,此碑之前还应有一块记述“建筑云贵会馆”情况的石碑,今不知所在。

  据文史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会馆原有房屋137间,土地101亩,地基20亩。1956年被改为普通住房。今云贵会馆的残迹在宇纬路口与五马路交口附近,原会馆的殿宇式的高大砖木建筑被天津市匙链厂充作机加工车间,建筑格局依稀可见,前脸雕花窗棂、高大的廊柱、廊檐墀头仍部分保存完好。

  据史料记载,云贵会馆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开始兴建,是天津历史上唯一云南、贵州籍旅津人士的乡谊场所。由贵州籍人、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陈夔龙发起,并由云贵两省旅津同乡募款在津兴建的。建会馆的目的是为云贵两省同乡往来天津提供居所方便,并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近代商人会馆的基本功能,如办理过救济同乡事宜,还设置义地一块,用以埋葬亡故的同乡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